种田之流放边塞_作者:四月流春(481)

  “对,不要吓唬他。”姜世森乐呵呵,主动把自己的杯盖塞给外孙,“好孩子,拿着,玩!”

  果然,老人往往太宠孩子。姜玉姝欲言又止,郭弘磊虎着脸,伸指点了点杯盖,顺势教道:“下不为例。这是茶具,喝茶用的,不能玩,记住了吗?”

  婴儿似懂非懂,本能地尊敬父亲,乖乖点头。

  “那你还不赶紧把东西放下?”姜玉姝忍俊不禁。

  裴文沣默默旁观一切,本以为自己会黯然神伤,实际却是惆怅多于伤感,时过境迁,他几乎彻底释怀了。

  除夕在即,小家迎来两个客人。

  姜玉姝安排妥了父亲和表兄的饮食起居后,趁机和父亲商讨开挖河道一事,既是兴趣所在,又避免宋将军传见时无话可回,她绞尽脑汁,干劲十足。

  一晃眼,除夕前夕了。

  家丁站在梯子上贴春联、挂红灯笼,嚷道:“怎么样?贴得正不正?”

  “左,往左挪一挪。”底下人仰头观察。

  姜玉姝在耳房,简单查看一遍菜肴与糕果,颔首说:“行,就按嬷嬷说的菜色做。”

  “是。”潘嬷嬷忙前忙后,风风火火,“我马上去厨房安排!”她忽然止步,返回请示问:“万一公子有空回家过年,上什么酒好?”

  姜玉姝不假思索,“新酿的米酒,清甜,不醉人。顶多准备两小壶,以免耽误他的紧急军情。”

  “好!”潘嬷嬷领命退下。

  不久,姜玉姝忙完,打算回屋陪孩子,步履轻快,刚欲踏进门槛,却听斜对面厢房有人唤:

  “玉姝!”

  她闻声扭头,“父亲?怎么了?”

  姜世森背着手,拾级而下,慢慢靠近女儿,板着脸严肃答:“有件事想问问你。”

  第180章 除夕敌袭

  长辈发话, 姜玉姝便止步,抬手说:“外头风大,父亲进厅里坐下谈。”

  姜世森依言踱进厅堂,“唔。”

  “什么事?您问。”此行仓促, 并无丫鬟同行, 仆妇们均忙着张罗除夕事宜, 姜玉姝垂首,亲自沏茶。

  姜世森捻动胡须, 若有所思,首先问:“文沣呢?又带人出去搜找杜姑娘了吗?”

  姜玉姝摇摇头,“这次倒不是,而是当地县令热情,非要设接风宴, 再三再四地邀请, 表哥被缠得没辙, 赴宴去了。”

  “县令哪里是热情?趁机巴结而已。”姜世森神色淡淡,“北上途中,为父经常被地方官‘再三再四’地邀请,因为不方便赴宴,总有推辞的借口。今天, 文沣本不应该赴当地县令的宴席。”

  姜玉姝奉茶, 试探问:“您是担忧孙知县既巴结表哥、又通过表哥攀附您吗?”

  “官场上,‘巴结’、‘攀附’等等皆不足为奇,应酬是不可避免的。”姜世森接过茶, 解释道:“但眼下,为父是钦差,言行举止不知被多少双眼睛盯着,人言可畏,不得不谨慎,故一直不敢草率赴宴。”

  “文沣文采出众,为人勤奋上进,是可造之材。不足之处在于,他书生气尚未褪尽,脸皮薄,往往外人一苦苦哀求,便心软了。长此以往,迟早得吃亏。”姜世森忧心忡忡。

  姜玉姝落座,安慰道:“人无完人嘛,况且表哥还年轻,等他多历练几年,想必就沉稳了。”

  “年轻?”姜世森皱眉捻须,恨铁不成钢,“弘磊比他小三四岁,却稳重有决断多了。如果换成弘磊,肯定不会容忍无理取闹的刁民!哼,杜家那伙刁民,分明摸透了你表哥性子软,纠缠不休。”

  姜玉姝一怔,想了想,公正评价道:“文官武将,职责不同。弘磊戍守边疆,面对敌兵时绝不能心慈手软,必须强硬,杀伐决断。而表哥负责巡捕缉盗,平日面对的是平民百姓,即使审问嫌犯,也得遵守相应法规。杜姑娘失踪,她兄长报官,表哥安排人手搜找,无可非议。”

  “话虽如此,可是——算了。”姜世森叹了口气,“弘磊年少当家,饱经磨砺者,果然比寻常人稳重,与之相比,文沣缺少磨练,莽撞了点儿。”

  姜玉姝赞同颔首,“所以,没必要比较的。”

  “唉,失踪案一事,文沣做法欠妥。”姜世森替小辈犯愁,扼腕道:“他已经和纪知府的千金定了亲,成亲之前,突然冒出个什么‘杜姑娘’,纪家会怎么想?为父劝过的,叫他把案子交给下属去办,他却执意自己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