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之流放边塞_作者:四月流春(684)

  时过境迁,除爵抄家、流放边塞、充军屯田等种种苦难,夫妻二人早已能淡然面对,坦荡荡,从不视如禁忌。

  “哦?”众人恍然大悟,不约而同暗忖:原来,校尉不是真害怕“留疤毁容”,而是又思念妻子了。

  他们横七竖八,躺在将领周围,有感而发,暗中十分思念亲人,顺势议论:

  “女人都一样,爱美。”

  “哎哟,我家婆娘,可爱美了!每天早起,要花半个时辰梳头发,出门的时候,特地带一块巴掌大的镜子。”

  “嘿,巧了!我家的也有个巴掌大的镜子,外出必带。”一个壮汉拍手赞同,“她那脸蛋,我都看厌了,她自己却百看不厌。”

  “看厌了?这些话,有种回家当面对你婆娘说。”

  男人们会心揶揄,“哈哈哈,看嫂子敢不敢挠花你的脸!”

  “你喜欢自寻麻烦,尽管试试呗。”

  一群人疲惫不堪,互相帮忙包扎伤口,分食不多的干粮,虽然孤立无援,但主心骨沉得住气,部下就不慌张,苦中作乐地闲聊。

  郭弘磊神色沉静,任由手下谈天说地,闭目养神,反复琢磨作战计策,默默嚼干粮,食物不够,勉强吃了个半饱,忍饥小憩。

  转眼,一个时辰到了。

  郭弘磊正年轻,小憩后,精气神恢复许多,打起精神,上马威严道:“出发了,快走!身处敌国,任何地方都不宜久留,务必保持警惕。”

  “是!”

  所有人心知肚明:孤立无援,危机四伏,假如再来一伙敌兵,十有八/九全军覆没。

  于是,他们强忍饥饿和疲惫,一路悬心吊胆,悄悄往南,去既定的地点寻找援军。

  结果,直到月亮升至头顶时,他们才辗转与援军汇合。

  援军头领也是一身血污,当发现郭弘磊身后只有几十兵马时,顿时吓一跳,歉疚扼腕,立刻解释:“郭校尉,实在抱歉,我们在路上遇见了一群敌兵,绕不过,也甩不掉,不得不打一场,所以来晚了。你们、你们……只剩这些人了?”

  郭弘磊不答反问:“你们打赢了,还是输了?”

  “赢了!”对方昂首擦擦汗,“大获全胜!”

  郭弘磊点点头,“好,很好,我们又赢了一仗,不枉冒险深入北犰。”说完,他顾不上休息片刻,“我们突出重围来接应援军,眼下也不知主力队伍怎么样了,快,随我们去探探情况。”

  “行!你带路。”援军头领一声令下,大队兵马浩浩荡荡,在皎洁月光下行军,赶去支援情况不明的佟京一队。

  数日后·晌午

  后衙,姜玉姝早早吃过午饭,穿戴整齐,带领一干随从外出。

  “夫人!”翠梅即将临盆,挺着大肚子吩咐:“大毒太阳的,快,把帷帽交给夫人。”

  “哎!”丫鬟领命,飞奔递上白纱帷帽。

  姜玉姝随手接过,脚步不停,“法场血腥,你们没必要跟着,家里待着。”

  “是。”

  走没几步,身后又有人喊:“二嫂!”

  姜玉姝扭头一看,郭弘轩疾步赶上,开门见山问:“你是要去刑场监斩?”

  “嗯。怎么?你也想去?”

  郭弘轩一身出门的打扮,点头答:“天热,书房里忒闷,我想出去透透气。”

  “去刑场透气?今天要处决七个犯人,非常血腥,你想放松,不如逛逛县学,同先生们讨论讨论学问。”

  郭弘轩天生爱热闹,不接腔,眼神流露祈求之意。

  姜玉姝有公务在身,无暇劝小叔子读书,手一挥,妥协道:“行,公开处决犯人,你要去看也行,但不许乱逛,自己小心。”

  “知道!”

  于是,郭弘轩跟随嫂子,一直跟到刑场后,因白身外人不能上监斩台,便挤在人群里,观看行刑。

  烈日炎炎,众多百姓顶着大太阳前来观看行刑,加上荆远山亲友和犯人亲友,里三层外三层,把法场围得水泄不通。

  监斩台上,三位官员端坐。

  由于处决的犯人较多,知府虽批复严惩,却未露面,只派了裴文沣担任主监斩官,知县和县丞协从监斩。

  裴文沣喝了口茶,扫视全场,对闹哄哄的法场习以为常,淡淡道:“果然‘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主犯一倒,无需严加审讯,光靠检举,就能把从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