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之流放边塞_作者:四月流春(776)

  “随你。不错,懂得给亲戚带礼物了。”

  郭炅顺手打开箱子,拿起一块鹅黄缀绿的砚台,“两箱石头,忒沉。”

  “放车上呀,又不用人拎着。”少女把砚台放回箱内,“这些石料,大多是父亲带着咱们去草原边上乱石沟捡的,精挑细选,辛辛苦苦,我一个也舍不得丢。”

  郭炅不喜欢五颜六色的石头,“既然妹妹喜欢,那就统统带回都城!”

  “娘,父亲什么时候能忙完?”

  姜玉姝坐在一旁喝茶,“说不准,指挥使必须把公务交代清楚才能离开。总之,月底启程。”

  “然后呢?”

  “什么‘然后’?”

  少女环顾住了几年的卧房,神色有些茫然,“这次回去之后,我们还会回来吗?”

  姜玉姝一愣,捏着茶杯,凝望窗外苍茫夜空,思绪万千,沉思不语。

  “回来做什么?”郭炅也有些茫然,“咱们老家在都城,爹娘又已经升迁调回家乡,应该不会再回来了?”

  姜玉姝定定神,缓缓答:“当年,遭流放的时候,娘……十六岁,似乎一转眼,二十年就过去了,娘在西北足足生活了二十年,安家立业,早已把边塞当成‘家乡’。日后,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回来看看。”

  “到时别忘了带上孩儿!”郭炅话音刚落,郭晓嫣接腔:“还有我!”

  姜玉姝笑着颔首。

  话虽如此,但她快四十岁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三千里长路漫漫,兴许过几年就禁不起跋山涉水颠簸之苦。

  不舍,极度不舍。

  四月末·清晨

  府衙门外,几辆马车等候,下人忙碌搬运行李,把行李一一搁进车内。

  姜玉姝并未穿官袍,而是穿着霜色衣裳,衣襟绣浅碧兰草,鬓间佩戴珠钗与玉簪,端庄得体,素雅干练。

  知州升迁离任,衙门中人齐齐相送。

  “多谢各位相送。”她含笑,“过阵子,新任知州将来上任,但愿宁州越来越繁荣,也祝各位前程似锦。”

  “大人——”府衙佐贰官吏均满脸不舍之色,受赏识与提拔者红着眼睛,哽咽说:“大人,一路保重。”

  “从今往后,下官不能为您效劳了,您多珍重。”

  “大人的赏识提拔之恩,卑职没齿难忘。”

  ……

  共事多年,没有恩情也有交情,没有交情也有熟识之情。

  姜玉姝心里自然难受,勉强维持从容,笑道:“多谢,诸位的祝福,我一一收下了,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就此别过了。”语毕,她涩声下令:“走了,启程。”

  不消片刻,众人上车的上车,上马的上马,开路的护卫鞭子“噼啪”一甩,车轮辘辘,马车渐渐远离府衙。

  姜玉姝与女儿同车,郭晓嫣掀开帘子眺望,轻声说:“唉,看呐,黄大人哭了,通判也哭了。”

  “千里搭长棚,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她靠着椅背,惆怅叹息,“总有分别的时候。”

  “不知父亲忙完了没有?”

  姜玉姝深吸口气,振作答:“约好了的,月底在岔路口汇合,一起回都城。”

  “真希望快点见到父亲,两个月没见面了。”郭晓嫣满怀期待,“另外,大哥来信说,郡主将于七月临盆,盼望您回家主持大局呢。”

  “快做父亲的人,妻子即将临盆,他该自己主持大局了。”

  “大哥信任父母呀。”

  母女闲聊片刻,即将离开边塞,她心里很不好受,闭目养神,“娘睡会儿。”

  “嗯。”郭晓嫣细心,翻出薄披风盖在母亲身上。

  不久,车马队伍驶入街道。

  姜玉姝正闭目养神间,马车突然停下,母女俩毫无防备,身体前倾,险些摔倒。

  “哎哟——”

  姜玉姝急忙扶住女儿,朝外问:“出什么事了?为何停下?”

  车外响起议论声,护卫高声禀告:“夫人,众多百姓拦路!”

  拦路?又有喊冤的?姜玉姝下意识猜测。

  岂料,护卫愉快告知:“老百姓来给您送行,还准备了万民伞!”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