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之流放边塞_作者:四月流春(99)

  “天气愈发凉快了。”翠梅跳下马车,回手搀了同伴一把。姜玉姝戴好帷帽,笑道:“此处地势比府城高多了,自然凉爽些。”

  天色初亮,周延妻扛着锄头,打着哈欠迈进田垄,扫了扫四周,眼睛猛地一亮,飞奔凑近蹲下细看,惊喜大喊:“出苗了!快来看,终于出苗了!”

  “什么?真的吗?”

  姜玉姝精神大振,紧张奔近,前后左右细看,盯着破土而出的嫩绿幼苗,喜笑颜开,兴奋道:“可算出苗了!哎,这阵子我愁得夜里睡不好觉,生怕土豆长不出苗。”

  “快看!”翠梅跪坐垄间,兴高采烈,招呼道:“这儿也有几棵!”

  霎时,许多人闻讯赶到,热切谈论,田野间一片欢声笑语。

  出了苗的庄稼急需灌溉,水渠却逐渐干涸。

  七月底,刘家村的壮丁终于鼓足勇气,愿意同去上游修渠。

  “姑娘小心。”小桃手提镰刀。

  姜玉姝腰间别着一把匕首,步履轻快。因着流放三千里,她们丝毫不比男人慢。

  与此同时

  苍江与牧河的南岸一线,一队队边军戎装齐整,正带刀巡察,严防北犰偷袭——

  作者有话要说:

  嘿嘿嘿【doge

  第40章 偶遇边军

  天刚蒙蒙亮,晨风沁凉, 田野草木露珠点点, 打湿了行人鞋面。

  “驾!”两名官差负责赶车,鞭子一甩, 小马车吱吱嘎嘎前行。车上除了主簿庄松,还堆满修渠所需的各式农具, 并有水囊与干粮。

  “几十丈宽?”翠梅不敢置信, 惊奇追问:“真有那么宽阔吗?我从未见识过大江,倒想去开开眼界。”

  一如在流放途中,三人亲密并行,便于互相搀扶。小桃也好奇, 接腔问:“苍江水面那么宽,庸州和西苍两岸人渡江岂不是很麻烦?”

  姜玉姝居中, 边走边答:“我亲眼目睹, 江面确实宽阔,听说沿岸有好几个渡口,想过江的人就去乘船。”

  “苍江离刘家村远不远?”翠梅饶有兴趣。

  姜玉姝想了想, “那天,我们走了大半个时辰吧, 不算远。”

  刘三平听了半晌, 乐呵呵答:“嗳,不远!”说着他侧身, 抬手遥指北面群山,笑道:“你们看, 一穿过那道山谷就是苍江,我们刘家村有渡口,在江岸往东七八里处。”

  “没错,我记得路。”姜玉姝极目远眺,欣然赞叹:“上次刚走出谷口,抬头即见水雾白茫茫的江面,那一片石岸陡峭,水声轰隆隆的,气势磅礴,风光壮美。”

  管事周延神往地说:“如此一听,有机会我定要去见识见识!”

  “咦?”翠梅频频扭头,盯着北面群山琢磨,疑惑问:“里长,我估摸了一下,刘家村距牧河三十里,苍江似乎差不了多远。你们怎么不干脆引苍江水?”

  “引苍江?不行,那可行不通!”刘三平连连摇头。

  翠梅追问:“为什么不行?牧河只是支流,水量比不上苍江。”

  姜玉姝扑哧一笑,拍拍同伴肩膀,提醒道:“刚才不是告诉你了吗?谷口石岸陡峭,难以开挖。”

  “何止石岸?那是几座石头山,恐怕猴年马月也凿不穿。”刘三平扛着长柄柴刀,充作兵器。

  “原来如此。”翠梅恍然大悟。

  刘三平又道:“其实,就算凿得通,我们也不敢引苍江水。”

  姜玉姝一愣,讶异问:“这又是何故?”

  “唉,你想想,那天大伙儿去苍江是干什么的?”刘三平非常忌讳。

  姜玉姝略一沉思,了然答:“哦!我明白了。”

  “到底是为什么?”周延妻快走几步凑近,“我没听明白。”

  姜玉姝耳语答:“那天遭遇敌兵,我们险胜,军中千户吩咐把敌人尸体丢进苍江喂鱼。或许自古便是惯例了。”

  “啧啧。”周延妻缩了缩脖子,“这么一说,忌讳的人简直不敢吃苍江鱼!‘脏’,晦气。”

  鱼啃尸?人吃鱼?

  姜玉姝不禁毛骨悚然,吓得一个激灵,身体歪了歪。

  糟糕!她会摔吗?一路尾随窥视的刘冬急了,不由自主脱口喊:“哎小——”

  岂料,话音未落,他自己却不慎一脚踩空,整个人栽进了近在咫尺的水渠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