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出仕(士)_作者:黄姜(326)

  黎池上午时候去赴王元桢的约,中午就在酒楼里由王元桢请了一顿饭,午后了方才回到驿馆。

  这次会面,黎池解决了一直记挂在心里的水泥作坊的大规模开办,算是有所收获。

  相比黎池,王元桢此行的收获就更大了。他也是没有想到,原本只是想来问问‘煤引‘的事情,结果不仅得知明年开年朝廷就将售卖‘煤引’,还附赠了可能对手的一些消息。最后竟然还初步谈成了合办水泥作坊的事,这真是意外的大收获啊!

  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王家与黎池合办的水泥作坊,将会是民间开办的最早的!

  总之,这次会面,王元桢与黎池两人都很满意。

第123章

  在朔州城外驿馆停留的这一天,黎池除开去赴了王元桢的约见外,回来后还给在平鲁县当县令的王前愈写了一封信。

  信中也没说什么正事和大事,不过表达了他路过朔平府,却不能与之一见的遗憾。就只是同年间的正常书信往来而已,联络联络感情,以免久不联系因而生分了。

  第二天一早,黎池一行人就起程继续上路了。

  十二天之后,黎池一行人回到了京城,到达时京城正是阴雨绵绵的天气。黎池

  他们出京一个半多月,回京时已是八月上旬时候了。

  ‘秋审‘已过,水泥配方盗窃案也已经复审,案犯钱魏和严琳琅‘秋审‘维持原判,已于七天前执行了死刑,绞杀于菜市口。

  而这场绵绵秋雨,也正是钱严夫妻两人行刑那天开始下的,淅淅沥沥地落了这七八天了。

  不过如今正是秋雨时节,有秋雨再正常不过,京城百姓们也没觉得有甚奇怪的,照样为生计和各样事情奔忙着。

  在这阴雨绵绵的天气中,又还有一桩喜事传出,以供京城的市井百姓讨论。那就是俭王殿下,终于要在中秋过后三日,即八月十八那天举行大婚了!

  市井百姓还只是为看个稀奇而高兴,而朝廷中知道些内幕的官员和赵姓皇室,是长舒了一口气啊,在心中念叨着‘终于……‘

  二十一岁大龄的赵俭,婚姻大事几经波折,终于是要有着落了!

  当然,如大皇子赵义一类人,表面上为赵俭高兴,实则暗地里还不知怎样嘀咕呢?比如:‘误过那么多次,谁能肯定这次就顺利了?‘,‘呵,能不能如期举行还不一定呢!‘……

  但赵俭本人这次很有自信,他有预感,他这次一定能顺利完婚!

  ……

  八月中旬,丝丝秋雨将京城织进了秋天中。

  京城西门城门外,因为这些天来都飘飞着秋雨,出行减少,只有寥寥七八个百姓在排队等着进城。

  排队等待搜检进城的间隙,碰见相熟的人,也就寒暄闲聊几句。“你家的生意做得如何了?”

  “嗨,说什么生意!不过是因为沾了家门前那条水泥路的光,在路边支了个小茶棚,让家中婆婆看着赚点菜钱。”说着,就又叹气起来,“唉……不过现在这小茶棚也要歇几天了……”

  “怎么?最近也还是有不少外地商人,来京之后也会到南城区,去看一看水泥路。你家搭个茶水棚子,一天总能接待到几个看稀奇的外地人的,怎么就歇了?”

  “唉,还不是钱小公子!前两日也来了南城区凑热闹,刚好就在我家茶棚子歇脚。坐着歇脚时,钱小公子与同行的友人说起,他得了一把锋利似神兵的大刀,那些友人不信,于是起了争执、要他证明所言非虚。于是钱小公子就亮出那柄刀,将我家茶棚子的桌椅板凳,给劈了个七零八落……”

  “唉…钱小公子虽有其祖父钱将军的几分勇武……”就是有些调皮勇武过头了,简直就是京城中的一个小霸王。“不过那刀果真很锋利?”

  “那刀是真的锋利得很,我亲眼所见!我那套桌椅板凳是我和我那口子成亲时做的,是那口子亲自去山上伐来的硬松木,结果钱小公子挥刀一砍,就像是刀切豆腐般,将桌子给砍掉了一个角!

  结果砍着砍着,钱小公子和他有人们来了兴致,就将我家那套桌椅板凳给劈了个七零八落,虽补了我家十两银子,但到底是没有桌椅板凳继续开茶摊了……”

  “真的?那可是硬松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