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出仕(士)_作者:黄姜(423)

  黎池以‘南海商贸司代监督‘职务,代表大燕朝廷官方;王元桢以晋商王家代表的身份,代表大燕民间商人;而约翰逊男爵,则代表着海外诸国洋商。

  如此一来,三方就都有了代表。

  三方代表黎池、王元桢和约翰逊,移步来到官署大门匾额之下。

  黎池居中手握垂下的一条红绸,王元桢与约翰逊分居黎池左右两侧,亦是各自手握一条红绸。三人对视一眼后,就一起扯下了搭在匾额上的红绸!

  黎池题写的‘南海商贸司‘五字匾额,展露人前。这五个字,笔触圆润之中却又威武尽显,有恰到好处的端正大气。颇能体现大燕的大国之姿。

  随即锣鼓齐鸣!‘咚咚锵锵‘的喜庆锣鼓声中,还有一众洋商和大燕商人的欢呼叫好声!

  仪式第二项揭匾成礼,就已经是顺顺当当地完成了。

  “接下来是仪式第三项,开市交易!烦请诸位移步。”黎池下了台阶,在前面带路往商馆区走去。

  黎池走在前面,‘撑场子绝佳选择‘——桓茗和御林军,护卫在其左右后三面,再后面跟着浩浩荡荡一群人……

  仪式的第三项,也是早就已经沟通并且演练过的。

  黎池带着人,来到早先就选好的一个商馆前面,两间相邻的商铺此刻大门敞开,里面展示着琳琅满目的商品。

  一边是约翰逊租的商铺,一边是王家王元桢租下的商铺。

  按照早先沟通排演好的,王元桢接过自家商铺掌柜递过来的一匹鲜艳华丽的丝绸,约翰逊这边,也有人拿上来一个钟表。

  此时黎池说到:“王元桢与约翰逊男爵阁下,将完成南海商贸司的第一桩交易!”

  王元桢与约翰逊闻言,于是开始交换手中的货物。在完成交易的那一刻,再次锣鼓齐鸣,‘咚咚锵锵‘地敲打起来,喜庆非常!

  至此,南海商贸司也就正式开市了。

  仪式完成之后,诸多大燕商人和洋商,有商铺的,就进入商馆的商铺中去,没有商铺的,就回去停靠在码头的船上,去做生意去了。

  事实上,今日大多商人都不用枯坐等客人上门,很快就能有交易达成。这是因为早在开始之前,很多交易就已经谈好了。

  黎池早已经料想到这种情形,早就吩咐了商贸司的吏员,让他们在开市之后,在商馆区和码头去转悠。一旦有交易达成,就能及时登记,卖家之后再去官署补交税款。

  开市仪式结束之后,黎池挥手散去了一些御林军,只留了十个跟随在侧。然后与桓茗一起,巡视起了开市第一天的商贸司。

  因为事先准备足够充分,并没有发生什么大问题。即使有些小的问题,比如语言不通,黎池如果碰上,就会去帮忙翻译一下。若是碰见议价时无法达成一致,黎池也会上去帮双方估算一下价值,争取能成功交易。

  这样巡视一天,饿了累了就去吃喝一条街,吃一顿、歇会儿脚,转了一天下来,也没遇见什么事。

  如此,商贸司开市第一天,就成功渡过了。商贸司也正式开市运行了。

第166章

  商贸司开市以来,运行得尚算稳定,小问题虽偶有发生,但很快就能得到妥善解决。像这样,大局上一帆风顺,小节处偶有朵小浪花,是很正常的。

  在商贸司之中,黎池等官员代表的朝廷官方,所图是收缴上来更多的商税。洋商和大燕商人都是买家,同时又都是卖家,只有卖家的卖价起来了,收缴上来的商税才会更多。

  因此,官方偏帮大燕商人,或者勾结在一起去哄骗洋商,这类现象,理论上是不存在的。但事无绝对,以后必然是会出现的,到时出于利益好处,不仅可能会偏帮大燕商人,就是袒护洋商都是有可能的。

  不过至少现在,商贸司中的交易现状很好,是大致公平的。至于以后,黎池也管不到更久远的以后了。

  黎池现在能做的,只有尽量完善地定好规矩,并且将规矩铭刻于石碑上,正大光明地立在那里。

  若是他以后仕途通畅,在朝中影响力足够大,那他作为商贸司创建者立的这块石碑,就不会被人轻忽,所起约束作用就会更大,也会更长远些。

  事实上,后世史书有记载;

  —‘贞文二十五年,五月初五端午,南海商贸司开市,文正公黎和周立《规章》碑,于衙门前。此碑不腐不朽,规章亦不朽不烂,行于后世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