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出仕(士)_作者:黄姜(437)

  春子‘吸溜‘一下鼻子,终于没哭出来,点点头回答:“想知道。”

  “想知道啊……”黎池语气稍微停顿,卖了会儿关子,得了春子的点头再次确认后,才继续说:

  “春子,那你看这样可好?我不挖走你这地里的红薯,我教给你们正确的种植方法,告诉你们红薯的各种吃法,然后一年给你二十两银子,让你继续种植。等来年收获之后,我再按照一斤三文钱的价格收购,你可愿意?”

  黎池这话虽是对着春子说,但其实是说给他爷爷和爹娘叔伯听的。

  番禺的一家农户,为京城来的黎大人种了一茬一亩地的土豆,就得了三十两银子的酬劳。末了因为种得好,又还额外得了十两银子的赏!可是赚大发了!

  这事虽发生在珠江对面的番禺,却也传到了莲花县这边来的。

  如今听黎大人的意思,是让他们种这‘野果子‘,不,种这红薯?!

  二十两银子的保底是有了的,之后收获了,还以三文钱一斤收购!这……这是轮到他们家碰上好事了啊!

  老农是见过第一茬红薯的个头大小的。在心中估算一番,若是他精心种植,应该能赶上那时候的个头大小,收挖时想来不会少……

  这样的话,种一茬赚得的银子,或许不比那家种土豆的少!甚至还要更多!

  官老爷既是对自家孙子说的,于是老农就拍拍春子,示意他答应:“春子,能为大人做事,是再荣幸不过得了,赶紧答应。”

  春子想到自己人幼力气小,种地可能还不太行,“可是我还小,还不会种地啊?”

  春子的爹娘也出言催促,“春子,赶紧答应下来啊!你不会种地嘛,爷爷、爹娘和叔伯婶婶会啊,我们会帮你种的!”

  在黎池的笑眼注视下,春子小大人般,似是为了生活、不得不负重前行,咬咬牙答应了,“好!官老爷,我答应你了,我愿意继续种‘野果子‘……种红薯!”

  黎池向春子伸出手,“好,那我们击掌为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黑瘦的春子,试探着伸出一只黑瘦的手,与黎池白皙修长的手,‘啪‘的一声拍在一起。

  “好,击掌为誓!我绝不耍赖!”

  ……

  之后,黎池将红薯的留种、育苗、秧苗扦插、施肥、掐顶……等等种植技术,都仔细说给了老农他们听。

  当然,黎池也没忘记将红薯的炕、蒸、炸等各种吃法,都告诉给春子。

  等老农们表示已经记住,定会精心种植照料之后,黎池就从随侍的小厮黄芪那里,取了二十两银子提前付给了他们。

第172章

  就如同小麦有春小麦和冬小麦一般,红薯的种植亦会根据地域和气候的差异,而有春薯、夏薯和秋冬薯之分。

  北方种春薯,中南部种夏薯,沿海南方种秋冬薯。

  羊城属于回归线以南的沿海南方,属于秋冬薯区。因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热多雨,理论上四季皆可种植红薯。但因要与其他作物轮种,应以秋、冬薯为主。

  如今农历九十月份,正是种植冬薯的时候,到明年夏天时就能收获了。

  黎池仔细地指导过了老农一家如何种植红薯,回去商贸司几天之后,又乘船去了一趟莲花港,确定了他们已经在育薯秧。

  之后闲来无事时,隔上个十天半月,黎池和桓茗他们就会坐船渡江,去莲花港老农家的地里看一看,确保红薯的种植在正常进行。

  ……

  又是一年春节至,已经贞文二十六年了,黎池一行人,依旧未能回京。

  元日正月初一,是属国朝臣朝拜的大朝会之日。公务在外或任职在外的官员,因来不及回京或无法走开,就应聚于当地衙门、官署,向京城的方向叩拜。

  正月初一这天,黎池带着桓茗和一众御林军,并未去布政使衙门,而是就在商贸司官署前的广场上,向北方京城的方向行了礼。

  商贸司的海贸旺季是在夏季,那时自然是人声熙攘、客似云来,春秋两季也还有一些来得早、走得迟的商队,但冬季真的确确实实是淡季。

  吃喝一条街上的商家,在进入腊月之后,就陆续地关了门,早早地回家过年去了。围绕着商贸司,百姓商人自发开设的客栈、饭馆、酒楼这些,也不例外,甚至还要关得更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