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多学一点点_作者:何棋(10)

2019-02-23 何棋

  老子以“道”著名,庄子以“自我”立足,两者同气连枝,却又各开一朵。

  荀潜观望四下,未曾有人发言。

  “刘唐,你来。”

  前排少年从容将笔搁下,站起身,不慌不忙,落落大方。

  “学生曾经在某书上看到此番注解,上有言,‘道’乃零,零前置一,便生此后无数。”

  荀潜点头,这番比喻倒是巧妙的紧。

  停顿片刻,他接着说道。

  “但学生认为,‘道’乃合阖万气,其本为万物,何出万物?若将其置为一,一为何?将其置为二,二为何?世间万物本有其名,本有其律,若皆称之为道,那道之外为何?”

  “学生认为,‘道’并不在万物外在,而是于其内在。人在六道轮回之内,为何?遵的便是道,牲畜为牲畜,遵的也是道,人与牲畜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彼此的道不同。”

  其他学子也均被他的这番言论所震撼,在他们看来,古人之学玄之又玄,穷其一生如能研读一点便足以受益终生,更别提对其提出质疑。

  荀潜素来知道自己这位学生天生聪慧,在学业上一点就通,有着旁人看不见的犀利见解,却未曾想他对当下老庄之学竟也能剖析的如此精辟独到。

  后排突兀的传来木椅翻倒在地的声响,紧接着后头的便是某人独特的随意散漫的语调。

  隔着不远的距离,清晰的传入众人以及刘唐的耳里。

  “既然如此,我也有一问题想要请教刘兄。”

  “你言‘道本为万物,何出万物’,那若道为内在,何为外在?”

  “内外之分,又有何区别?老子曾言,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敢问刘兄,此处所说之道与刘兄所言之道,是否为同一道?”

  刘唐看着他的眼睛,信目而答:“若‘道’为内在,则‘我’为外在,内外如此,才是‘我道’。”

  谢诣放声大笑,轻松翻身到课桌上,手臂张开,宛如振翅高飞的白鹭,纵情自然,狂放不羁。

  霎时,他收敛所有情感,目光炯炯的盯着刘唐。

  “敢问刘兄,‘我道’为何?是天下我道,亦或独身我道?”

  刘唐正欲回答,却被荀潜暴躁的打断。

  “谢诣,你给我下来,桌子是给你踩的吗?!这是给大家读书用的!”

  一时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某人悻悻的从上面下来,正正经经的给夫子鞠躬道歉,然后便将目光转投向另一人。

  “看什么看,别看了,有什么话下课讲,现在还在上课,明白吗!”

  荀潜心底那叫一个郁闷,有一个没看透也就算了,谁曾想半路竟还杀出一个,虽比刘唐少了几分包罗万象的性子,但却比他多了几分灵韵天成。

  要是旁人也就罢了,偏生还是他曾感叹过的不学无术的谢诣。

  让他这张老脸往哪儿搁哟!

  罢了罢了,英才辈出,他该高兴才是。

  众人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脑中却在不断回味着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对话。

  何为道,道为何?道是否和他们学习的相同。

  如果相同,为何要争辩;如果不同,他们学的又是什么?

  种种光怪陆离,犹如天堑般横亘在众人心头,无论今日辩论的结果如何,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无疑是澎湃而巨大的。

  荀潜咳嗽一声,唤回了学子们飘忽不定的神思。

  “刚才两位抒发的见解都很精彩深刻,为师深感惭愧。”

  “自觉往日所学皆成泡沫幻影,拘泥于一方天地中,挣脱不得,今日听闻,顿觉恍然。”

  “今日辩论到此结束,日后若还有机会,再继续。”

  “不过,今日的课还是要继续的。”

  ......

  夫子刚从刘唐身边走过,她的书桌上就多了个张纸条,叠的整齐,从外表上倒也看不出是谁的手笔。

  心中估量着夫子应该没那么快转身回前排,她这才放心的打开纸条。

  “‘我道’为何?”

  字体飘逸,筋中带骨,结尾带着少年的锋利和无所束缚。

  刘唐讶异,随后便沉下心来,思考片刻,轻拢衣衫,提笔蘸墨。

  纸条传回最后一排。

  谢诣打开,上面只端正的写着七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