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爱情故事_作者:刘玥/月呀么(9)

笑笑的高中是在北京四中念的。北四中最辉煌时曾有一半上北大清华。后来被人大附盖过,没那么辉煌了,一年仍有一百多人能上。

从高一到高二,笑笑年级排名一直在前五十名。笑笑想上北大。但她知道她上不了。

因为她户口在河北。

高二下学期,父母劝她回涿州准备高考。笑笑说不,然后进了北四中的出国班。

所谓出国班,就是一帮非富即贵的小孩准备申请留学的班级。不复习,不上课,偶尔请老师指导一下留学文书,其他时间都自习。

成绩优异,学生会学习部部长,优秀班干部,优秀社会服务志愿者,数奥金牌,物奥银牌,北京市高中生辩论赛最佳辩手。

没有卵用。

藤校全拒。

中部学校的录取倒是拿了几个。但这些学校收国际学生,都是冲着钱收的。一年学费四万到六万不等。家里拿不出这么多钱。

“圣弗朗西斯科城市大学”。旧金山南边的社区大学。最后上的是。

也只有到了这当口,才知道爹有多重要。

同班同学。上哈佛的有,爹是国家领导。上耶鲁的有,爹是国际知名画家。上宾大的有,爹是沃顿商学院校友。

北京四中的最后上社区大学,简直就是个笑话。

所以高中一毕业,笑笑就从高中的 QQ 群、朋友圈里彻底消失。

社区大学唯一的好处是省学费。学费是按学分交的。一学分 264 美元。不提供学位。

要拿学位,就要转学到正规的综合性大学里。之前修够的学分都算数。笑笑卯足了劲修够低年级的三十学分,以所有科目全 A 的成绩,转到加州大学伯克利。

虽然是公立大学,对国际学生收费,一年也是四万。

笑笑确定主修应用数学经济方向,还需要经济学的 12 个学分,数学的 12 个学分,统计学的 12 个学分。一年无论如何修不完的。

那就要两年。一年四万,两年八万,折算人民币五十多万。

还不算生活费。

笑笑打电话跟家里人说。

“伯克利啊……是什么学校?”

“是好学校。”

“……爸爸相信你。”话筒里苍老的声音,“爸给你跟亲戚们说说。可是笑笑你要记得,欠下的账,将来你得自己还。”

笑笑说:“我知道。”

所以笑笑的目标一直无比明确。

赚钱。她要赚钱。

“那就太好了!”莱利说,“楼里都是伯克利学生。大多数是本科,也有研究生——看,这是我们的客厅。”进门左边就是一个巨大的空间,地毯松软,沙发环围,一边是电视,一边是钢琴。另一边是一排写字桌,桌前百叶窗拉起,可以看到三藩、夕阳和大海。

笑笑有点看醉了。

这时过来一个白人男孩,一张娃娃脸,脸上长满斑点,头发是赭色偏红。

“嗨,尼克!”莱利跟他打招呼,一面介绍笑笑,“这是……烧。”

“嗨——”尼克的目光一转向笑笑,脸忽然蹭的一下,全红了。他竖了竖衣领,匆匆从大门走了出去。

“他怎么了?”

“啊,他……他……”莱利抓着脑门,“你不要介意。尼克有点害羞……”

“害羞?为什么?”

“因为……我们……平时……见不太到女生……啊我带你下楼看厨房。”莱利说着招呼笑笑走下台阶。

下台阶正对玻璃门,门外是一个杂花生树的院子,摆着桌椅和烤架;平台之下有块空地,竖着篮板。玻璃门旁边的木门通进厨房。空间比客厅略小,摆着五个冰箱,一面是台灶、水池,旁边长架上摆满厨房用具和油盐调料;另一面是两张长桌和一张立桌。

冰箱对面的墙上悬着三幅镜框图片。一幅是马克·乔特曼(Marc Trautmann)的摄影作品,一个女人从火车上够下来与一个男人接吻;另一幅是 1984 年美国奥运会代表队服饰提供商的海报,一个橄榄球运动员一手举着星条旗,一手举着机械手。

中央的镜框,泛黄的白底上整齐贴着大约五十张颜色发黄的小照片。小照片下标注着姓名。一眼望去全是白种成年男子,一律西装革履。中央有骷髅标记与盾形会徽,标记上方写着“Phi Kappa Sigma,Alpha Lambda 分会”,会徽底下写着“加州大学伯克利”。

这并不是唯一一幅镶了镜框的兄弟会成员照片名录。对面五个冰箱的后头,也挂了四幅类似的照片名录,只是被冰箱挡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