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白富美_作者:豆豆匠(41)

  苏昕棠的心里价位也是三毛,眼下自然没再多说:“你要多少?”

  “给我来两斤。”

  她做的小米糕个头不大,一斤大概有16个。之所以这么清楚,也是她在出门前称量过,也是大家都默认的个数。

  苏昕棠数着数装了32个米糕,想了想,又添了一个进去。

  “两斤,多给一个算我请你的。”

  对方明显也知道数量,爽快的付了钱快速离开了。

  开了张,很快就又有人过来了。买一斤的,半斤的,两斤的各有不等。很快,苏昕棠拧着的竹篮就空了。

  她急忙离开,又装了一竹篮米糕,却没回到刚才的地方,反而换了一条街道继续卖。这样连续跑了四次,总算把她箩筐里的米糕都卖完了。

  她心里默算着,今早她卖了大概8块多钱,另外还收了几斤粮票。算得上大丰收了!

  天逐渐亮了。

  她没有往回走,反而去了供销社。供销社外早就挤满了人,吵吵嚷嚷的,催促着姗姗来迟的售货员。

  “吵什么吵?再吵就不卖了!”

  架子十足的售货员板着脸,拿白眼瞪着吼得最厉害的几人。

  那几人脖子一缩,都噤声不敢再说话。

  旁边一位年过半白的老人赶忙陪着笑:“姑娘,我们这也是……着急。家里有喜事,正等着拿东西回去上灶呢。”

  “关我什么事?等着急用,你不会早点来买?”

  售货员神色很不好,不但没有加快取下门板的动作,反而故意磨磨蹭蹭的,磨蹭到八点正才开了门。

  众人蜂拥而至,开始抢购各种物品。

  苏昕棠也挤在人群里,看着大家为了一块肥皂,为了一包烟抢夺不停。这年头什么都是凭票限量供应,家里要是紧缺,而供销社又没有了,就得等到下一次赶集才能买了。

  苏昕棠的目标,是供销社的大米。家里的大米还有不少,可她还是一口气买了三十斤,看得售货员频频朝她递眼色,就连她给的粮票也着重检查了好几遍。

  “同志,再给我两双布鞋。”

  要说苏昕棠哪个地方被她遗忘了,自然要数布鞋了。

  上山做农活下地费鞋,她来骑龙坡才半个月,居然磨破了一双布鞋,是她万万没料到的。想了想,又称了五斤毛线,打算给阿飞织一件毛衣,这才挤出人群。

  一边赶路一边默算,米糕连本带利卖了八块多,可买东西就花了八块,中间还没刨除成本。看着缩水的钱包,不由感叹!

  “这年头的钱真难挣啊!”

  想靠卖小米糕挣大钱是不可能的了,她得另想办法。

  她绕道去了邮局。

  邮局挤满了人,大家拥堵在不大的窗口前查找自己的信。

  苏昕棠好不容易挤进人群,翻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她的信,内心很失望。

  拿出写给阿飞的信,买了邮票贴上,又塞了几张邮票进信封里。

  这年头信纸一分钱两张,信封一分钱一个,而邮票用了八分钱,算下来,这一封厚厚的信就花费了一毛多钱。

  阿飞的伤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苏昕棠内心很忐忑。

  还没赶回骑龙坡,她刚刚爬到半山,王敏却从坡上跑了下来:“小苏,快!有人要抓你了。”

  苏昕棠心里咯噔一声,出事了!

第34章 妒恨

  吴炳建确实去告了刁状。

  不过,听完消息的张万里默了默,反而语重心长地劝解他:“小吴啊,你和小苏同志都是从大城市里下乡来的知青,是见过大场面的人。昨儿她还请客来着。你这样……是不是有点不太好?”

  “报告张支书同志。”

  吴炳建一脸学习先进分子激昂斗志,“我们知识青年下乡,是来学习和参加生产,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扑向农村这片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更要谨记党中央传达的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那慷慨激昂的话语和气势,听得张万里头都大了。

  “好好好……吴同志,那按照你的意思,你觉得该怎么处置?”

  “报告张支书同志,小苏同志思想觉悟不够,咱们都是一家人。我觉得,应该让小苏同志把她的粮食和肉分给大家,让大家都能吃饱饭,有肉吃……”

  吴炳建越说越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