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厨神女知青_作者:玄小南(12)

  “怕什么,这是我的错,到时候真的被骂,我顶着。”雷红娟气愤地哼哼。

  雷业军虽然心里觉得稍有不妥,但是苏怀夏那件事他也气啊!不仅是气村长竟然这样龌龊,还气自己这个村支书一点儿本事都没有。

  雷红娟这提议虽然不和规矩,但也多少解气,就没再理,埋头摸黄鳝去了。

  第一天是雷业军送的鳝鱼,赚了十三块。这些黄鳝都被王万霞用来练习了。

  王万霞为了学习这道菜,干脆关门一天,反正就算开门,还没什么客人。

  苏怀夏尽心尽力的教。

  王万霞小餐馆还有一队夫妻合伙,两个人都是王万霞死去丈夫的亲戚,家里实在活不下去了,就来投靠王万霞的丈夫。

  在丈夫死后,三个人就合计开了这家小饭馆。

  其中妻子是不做饭的,就负责跑堂。所以苏怀夏教的也只有王万霞和夫妻中的丈夫王叔。

  两个人都有点儿基础,学得还蛮快。苏怀夏教得也不算累。而且这道菜其实也不难,精髓是食材之间的比例。

  除了那道鳝鱼羹之外,苏怀夏还教了两人不少厨房上的小技巧。

  比如说怎么练刀功。

  同样的一条鳝鱼,苏怀夏能够轻而易举的切成等分的小段,刀工利落之极。

  换做王万霞和王叔这俩半路出家的,都是切的长长短短参差不齐,刀口还不是太平整。

  虽然这只是个小细节,但直接导致苏怀夏切的鳝鱼,从视觉上来看比他们多了好多。

  看功力的豆腐更胜,汤羹中的豆腐丝,他们切的都是松松垮垮的,而苏怀夏每一个豆腐方块的长和宽都比他们窄一半。

  这样密密麻麻堆起来,体量上就是他们的一倍。

  怪不得之前一直听曾经有名酒肆的大师傅们说刀工就是成本。

  之前一直没有参照系,所以也没有深刻的认识。现在看到苏怀夏的刀工,他们总算明白这怎么回事了。

  两个大人看看小姑娘切的东西,再看看自己的,不由老脸一红。自己好歹也做了一年的饭馆,刀功竟然还不如一个十几岁小姑娘。

  雷红娟和王叔学得快,第二天就能开门迎客。

  但出乎苏怀夏意料的是,推出的新品羹汤的生意一点儿都不好。

  王万霞店里本来就没几个客人,好不容易来了几个,听见是鳝鱼羹,还要六毛一碗,就退了。的确是有点贵。这里一个月的工资才几十块钱。

  看着门庭冷落,王万霞发愁。难道是她的算盘打错了?这次可亏大了。

  她在琢磨是要降价呢,还是干脆放弃止损。

  苏怀夏没有王万霞那么悲观。

  她仔细又思考了下现在的形势。

  顾鹤之曾经跟他说过,大众餐饮生意,第一是成本,第二是流量,第三是价钱,第四才是味道。

  苏怀夏合计了下,这道菜成本足够低,价钱也还算厚道,味道更是不用说。

  现在唯独缺的就是流量。

  王万霞店里已经没什么食客了,一整天下来,不过也就十来个 ,就算这十个客人都点鳝鱼羹,并且都觉得好,出去传播口碑,这流量一时间也难以起来。

  她和王万霞可没有时间慢慢地等口碑的积攒。必须要下剂猛药。

  “霞姐,我在想,要不然我们搞次促销吧?”

  王万霞疑惑:“怎么促销?”

  苏怀夏顿了下,想起来这个年头,促销两个字还没被写进词典呢。于是他尽量用大白话解释了下自己的想法。

  其实也很简单——免费试吃。

  这个放在现在司空见惯的办法,可吓坏了王万霞这个七十年代末的小饭馆经营者。

  在他们的思维里,降价是可以的,但是免费送是万万不可以的。

  虽然最后算出来损失的利润好像差不多,但免费送这个方法就像是个诅咒,总让他们觉得自己好像亏了更多。

  而且这免费试吃,又要送多少?送得多了,王万霞心里肉疼。送得少了,人家又会觉得她抠门。

  她又不是在黑市做生意,干完一票拉倒!这面子还是要的!

  “不可以,绝对不可以!”王万霞想都没想,直接否定。

  “霞姐,你别看免费试吃一开始可能损失一些。但是能够快速把我们的羹汤推广出去,让更多人知道。时间就是金钱。房子您是租的吧,一个月租金多少钱,一天少赚,就是亏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