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重新生活_作者:杨李涛涛(139)

  苗群群看着张明岳开心的样子,心说“这才是回家家人相见时该有的模样,看阿岳,从来没这么高兴过”。

  一行人簇拥着张明岳和苗群群进了家门,问他这两年过的好不好,现在干什么,苗群群家是干什么的,回来又什么打算,张明岳都一一回复。

  听说他不是返城,就是住几天,很快就离开时,袁爷爷指着张如良说:“都是你干的好事,好好的孩子成这样。”

  “哎,也不怨他,阿良也不愿意的。”梁奶奶叹息说。

  “袁爷爷,以前的事咱都不提了,您看我不是挺好的吗?现在去县城了,也做了医生,连媳妇儿都娶了,以后会越来越好的,说不定过两年我就能回来呢。”张如良安慰袁老爷子。

  “对对对,现在明岳是大夫呢,你爷爷真没白教你。”旁边袁老爷子的儿子袁叔说。

  “还不错,明岳这是知道上进,你爷爷也能瞑目了,他走之前还托付我照看你呢,谁知道你这孩子脾气太倔,瞒着人就去报了名,去那么老远的地方,咱们就是想照顾都够不着呀,哎,你要是不好,以后到了地下我都没脸见他呀。”袁老爷子脸色沉痛地说。

  “老袁头,咱不说这些戳人心的话,两个孩子刚进家门,咱就不扰他们了,让他们歇歇,明岳不说要在家里呆几天吗?咱改日再聊。”梁奶奶起身喊着袁老爷子,领着众人就散去了。

  等众人都走了,张明岳才开始打量整个屋子,看得出来常常有人收拾,可没有人住,终究比印象中破败了不少,呈现一种萧条之感,“哎”。

  “阿岳,刚刚不是还挺好嘛,怎么叹气了?”苗群群关心说。

  “看着房子破败不少,有点心酸。”张明岳回答。

  这时候张如良从厨房出来,说:“明岳,厨房里我放了粮食和菜,原来就有煤块儿,你们做饭也轻省,要是不够,就跟我说,我再给你送。我这就和明晨回去了,你们好好休息,这一路上够折腾的。”

  “爸,再待会儿吧,等着一起吃晚饭。”张明岳挽留。

  “不了,我在这里你们也休息不好,我还是回去吧,你在京都,怎么都好说。”张如良拍拍张明岳的肩膀,要走。

  张明岳陪着出了门口,见张如良和张明晨骑上车,才又返回家。

  “明岳,爸放在这里的粮食和菜挺多的,足够咱们吃了。”苗群群见张明岳回来,忙说。

  “估计差不多,我去烧点水,咱洗漱一下去睡会儿,我看你眼睛都有点僵了。”

  张明岳让苗群群进屋休息,他到厨房烧了热水,两个人简单洗了洗,去睡觉了,等张明岳醒来已经是晚上八点钟,苗群群做好了噶瘩汤正要往屋里端。

  吃过饭,苗群群拿出一个手绢包袱,递给张明岳,“这是临出来的时候,阿姨塞到我手里的,我还没来得及看。”

  张明岳接过来打开一看,居然是个翡翠镯子,他还记得,在小时候见杨小曼戴过,据说是她的陪嫁。

  “阿岳,会不会太贵重了?”苗群群吃惊地问。

  “没想到她倒是舍得,没事,你收着吧,估计是对我帮明秀和张明光的补偿,大不了明秀结婚我们给的压箱钱再重一些。”张明岳把镯子给苗群群,让她放好。

  转天上午,张明岳带着苗群群分别祭拜了张祖父、外祖母和母亲,他在心中祈祷,愿他们真的有灵,能亲人团聚,再没有烦忧。他会代替原来的他好好生活,孝敬外公,赡养生父,也愿天有灵保佑姨娘能够安康,老有所依。

  张明岳的虔诚感染了苗群群,她真诚地对三位长辈鞠躬,默默给他们祈福。

  第64章 京都3

  当天下午, 张明岳打算带着苗群群四处逛逛,刚走出胡同, 一个穿着军装的士兵站到他们两个人面前,敬个礼后说:“是张明岳同志和苗群群同志吧, 我们领导认识岳梁同志,想见见你们。”

  “你们领导是姓赵吗?”张明岳问。

  “是的。”战士回答。

  “好的, 请带路吧。”

  张明岳和苗群群跟着战士上了车,一路缓行, 进了一个大院,在一座房子前停下来, 战士领着两个人进了门,“报告, 张明岳和苗群群带到。”

  “哈哈哈, 这就到了,快进来吧。”说话的是一个爽朗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