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恬恬和王校长的上课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他们让孩子们站着上课,经常动一动,冷了就用脚搓搓地面,手不写字时可以插进裤兜里,杨翊这时充分发挥他这个闲人的优势,跟王婶学了烤红薯,然后每天在灶台上烤红薯,烤好后一个个发给孩子们暖手用,所以孙恬恬练就了一个新的本领,在香味扑鼻的美味诱惑里淡定上课,充鼻不闻。
农历十一月底,腊月初,他们迎来了今年第一场雪。清晨被皑皑白雪覆盖的乡村而美丽,孩子们比往常到的晚一些,脸蛋被冻的通红,头发上覆着雪花,但依然挡不住下雪带来的兴奋感,大家到了学校就开心的踩来踩去,揉雪球,打雪仗,堆雪人,非常开心。
赵诚阳的抽动症已经好了很多很多,只有偶尔还会耸肩膀,其它的症状几乎没有了,此刻他就像个普通的男孩在雪地里追着同学们奔跑嬉闹,以往那个卑懦的小男孩彻底离他远去。
杨翊被一群女孩子指使着拿着把铁锹笨拙的把雪堆在一起,孩子们七手八脚开始拍形状,不知为什么雪脏脏的,导致整个雪人的身体都是污的,有人不满吐槽:“杨叔叔,你除雪时,不要让铁锹磕到地,不然就把土带起来了,雪人都脏了。”
“哦。”杨翊第一次使用铁锹这种工具,难得虚心受教,小心翼翼的挑干净的雪给她们,小姑娘们心灵手巧,一会儿就对出来一个超级高大的雪白的大雪人,塞了两颗石子做眼睛,一根红薯做鼻子,像模像样的雪人就堆好了。
杨翊也很有成就感,兴冲冲的把孩子们聚在一起和雪人合了张影,画面温馨美丽,最动人的是孩子们干净纯真的笑容。
张新月因为给孙恬恬和杨翊拍过合影,此刻她拉着两人站在雪人左右两边,拿过杨翊的手机,笑嘻嘻的说:“再给你们拍张合影吧。”说完她就拿起手机,对焦,杨翊在她拿起手机的瞬间,光速跑到孙恬恬旁边搂住她,画面定格,这次他依然笑的像个二傻子,不同的是,孙恬恬不像上次那么娇羞,反而落落大方略带俏皮的对着镜头微笑,连旁边的大雪人都仿佛被气氛感染在咧嘴傻笑。
时间在日复一日的寒冷中缓慢前行,孩子们每天早上都要被孙恬恬和杨翊带领着跑早操,从学校跑到那片树林,再跑回来,紫苏汤更是学校的必备菜品,一整个
冬天下来,孩子们很少感冒,即使感冒孙恬恬也不似以往那么紧张,她已经照着程锐备下的那些药材又囤了很多,感冒初期就喝紫苏水,若喝晚了没控制住寒邪入里,正气不足时就喝小柴胡,发烧就熬生石膏汤,发炎拉肚子蒲公英马齿苋就第一时间把病情扼杀在摇篮里,这些小病痛她已经能很熟练的靠自己靠着山里的中药材就解决掉了。杨翊很闲时,就边烤红薯边捧着本白话版黄帝内经看,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等小鸡啄米身体失去平衡醒来时,红薯都糊成渣渣了,那段日子孩子们手里总是黑乎乎的,大家明白缘由后一致勒令杨翊不许在烤红薯时看书,杨翊在讨伐声中讪讪的结束了他的读书生涯。
他开始琢磨别的打发时间的法子,却没什么进展,直到几天后外界好心人士又寄过来很多暖宝宝、暖手器、热水袋,杨翊又有了正事儿干,为了省电,暖手器那些没有用上,他开始烧热水,灌到热水袋里,一个个发给孙恬恬和孩子们,等过会儿不暖了,又帮他们换掉,虽然也挺无聊,但好过没事儿做,孙恬恬看着忙里忙外自得其乐的杨翊经常感慨,他大概是最接地气的富二代了,无怨无悔那种。
难熬的冬天在杨叔叔的热水袋和烤红薯中,艰难的渡过。孩子们迎来了寒假。孙恬恬和杨翊也要各自回家过年。
杨翊自然舍不得,俩人愣是顶着严寒在山里腻到了腊月二十六,他才依依不舍的送孙恬恬上火车,自己又开车回了北京。
每年除夕,杨翊和杨续一家三口是要回他爸爸那儿过的,今年也不例外。杨翊赶到时,杨付臣在逗弄着小阿宁玩儿,和蔼慈祥,脸上笑的褶皱连连,抬头看到他时,笑容戛然而止。
换上一副严肃的面容,低声开口:“你还知道回来啊!”
杨翊心情也不好,低着头没说话。
“问你话呢。”
“嗯。”
“嗯什么嗯,当初谁拍着胸脯子跟我保证,能吃苦,要创业,要把你那电脑店开下去,怎么,才去了山里几天,转眼就把店卖了,你的坚持呢?说你没个长性你还不愿意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