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修难为_作者:浮生若朝露(230)

  在听到那人可隔空取物、飞天遁地时,何淼淼便反应过来这位神通广大的方士正是高阶修士,只不过是大邺凡俗对其称呼不同罢了。

  “那位方士身着简朴,行事不拘小节,极其自在随意,我心神往至极。那种姿态如同神仙中人,我画虎不成反类犬,却一声都在追求那境界。”

  “在他离去之际,我便知晓此生不可再见,心中遗憾却也无可奈何。谁知他道与我有缘,留下此经供我研读,三十余年我每日翻阅,却无法窥得其中真义。”

  何淼淼听得认真,心中不断猜测,这修士行事风格随意倒是可以理解。

  但《元始道经》如此珍贵,至少在整个青琅界,都不会有比这更加慧深莫测的经文典籍,他怎会说留下就留下?

  就算是东方,也绝不可能有这种经典存在,否则无论捂得多严实,迟早就会传遍整界。

  那这修士,究竟是什么人?竟能顺手就将这书交给凡俗之人?

  正在她疑惑不已时,却听老道说起另外一件奇异往事。

  “我本不敢收下如此珍贵之物,方士却无意提及,他是与好友一同前来游历,遇上有缘人便传下自家典籍,让我不必多想。他说那好友是什么佛门高人,我却是从未听说过。”

  “他来无影去无踪,离开之后我也出了皇城,不再与世俗打交道,这经典亦是只有你与两名童子习读过。至于那佛门高人是否传下经典,我倒是无从得知。”

  何淼淼亦是头一回听说佛门,岭南和东方都是修道之人,就算邪修与隐于世的魔修,也算得上是同出一源,是走捷径又心怀不轨的修士,由道法衍生改变而来。

  那传经的高阶修士既然与‘佛门高人’交好,那是不是说明佛门亦是修炼的一种?

  可细细回想,这么多年以来,她从未听说过这种门道。

  莫非当年那高人未曾找到合适的人传经?还是说得到经书之人与老道一样,躲到哪里独自修炼去了?

  何淼淼觉得世间的一切果真都太过广阔,她看到的冰山一角都已经如此奇妙,若有一日真能窥得全貌,也不知会如何震撼。

  她忽然忆起当年何正初所言,外界修炼之道更多更杂,只不过青琅界没有了解的渠道,只有只言片语的猜测罢了。

  佛门,会不会如同道家,在外界也是极为广泛的修炼手段?

  何淼淼心中神往,再一次感觉到自身的渺小和天地的广阔。而这一次,她除了敬畏与向往,再也没有了那一丝悲观与埋怨,反倒是念头通达,心境澄澈,别有一番自在感。

  “观主此书让我受益良多,我无以为报,只能以此丹药换得心安,还请观主不要与我客气。”

  何淼淼取出一粒中品养心丹,上面灵气萦绕,闻之沁人心脾,只觉神清气爽心中宁静无比。

  养心丹对于炼气修士而言亦是珍贵,何淼淼手中也只有三粒,不过记下人家经文典籍,一粒丹药她都有些嫌少。

  可老道毕竟凡人一个,若是贸然给了其余丹药,反倒是容易吃出差错。养心丹温和无比,又是宁心清神之效,哪怕一粒囫囵吞下也不会有何不妥。

  老道虽不知这是何物,却也能看出珍贵,但见何淼淼坚定不让,也不再假意推脱客套,连着何淼淼备好的玉瓶一同收入袖袋之中。

  二人一递一收自然无比,像是什么也不曾发生一般,接着探讨起道经的内容。

  第164章 冲破禁制

  山中无历日,两月时间在不知不觉中一晃而过。

  何淼淼每日或是在山水之间漫步观景,或是与老道谈天说地,夜里缓慢而规律地冲击体内禁制,终于让最后的阻隔变得松动起来。

  她时常会在心中默念《元始道经》中的字句,通过六十余日的研习,她发现这本刚开始震撼神妙的典籍,应该只是对道最最基本的解释和分析。

  就像所有功法前面都有序章,介绍概括全部内容,却又什么都没细说。

  随着对道经的熟悉,这种想法也越来越强烈,甚至感觉这本道经可能并非她所想的那般珍贵。

  而且她怀疑,留下这本道经的修士,根本不是此界中人。

  高阶修士行事随心所欲,但也不至于将至宝顺手留在凡俗,就算投缘想要传下道统,那也不会找上而立之年的老道。

  对于青琅界而言,《元始道经》的确是求而不得的经典,但若是更加广阔繁华的外界,会不会只是常识一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