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成蹲在一边,乖巧地往火盆里扔纸钱,面不改色,在心里嘲道:傻样。
三人一直把带来的纸钱全烧干净了,这一片乌烟滚滚,混着烬灰飞扬,全笼在迟暮的薄霭里。
兰茵和祁昭亲自把毓成送上了安王府的马车,一直等到他走远了,兰茵才问:“你总是往西南张望,是为什么?”
祁昭不欲瞒她,回道:“那个死去的姑娘,她的家就在离这儿不远的吕家村。”
兰茵略一思忖,又看祁昭的脸色,道:“虽然尚书说此案可能会移交大理寺,但毕竟明旨未下,这件案子还在你的手里。我们既然已经在这儿,不如去探究一二。”
祁昭点头:“好,正好我也有些疑问,想问一问呂姑娘的家人。”
在去吕家村的途中,祁昭向兰茵大致地说了这个案子。仵作在为死去的绿云验尸时,发现她身体上有很多陈旧的伤,疤痕细细碎碎,几乎布满了手背、胳膊、还有后背,肯定是受过经年累月的殴打才能造成。
兰茵一时心生怜悯,特别是听祁昭说,这姑娘才十五岁,与兰茵同年,可身体消瘦,指头却粗,像是做惯了粗活所致。
坊间贫家女子多有被家人役使承担粗重活计的,可想到这个姑娘生前没过过好日子,却还在最好的年华死在那样一个孤冷寒涔的夜里,凶手至今未明,便觉凄凉可怜。
兰茵心想,一定要把真凶绳之以法,来告慰这个姑娘的在天之灵。
两人走访吕家庄并不顺利,因为绿云姑娘的家中只有父亲一人,且吕父是个更夫,入夜时分就要去长安城中的巷尾接头敲更,他们来时吕父刚刚出门,正好扑了个空。
兰茵本来还在心里想,自己女儿出了那样的事当爹的怎么还有心思出去敲更,可隔着篱笆看了看那个一贫如洗的破败房子,心中稍有释怀。
村长亲自将祁昭他们二人迎进了自己家里,他让妻儿出去,亲自给斟了茶,刚一坐下,便止不住叹息。
“这是个苦命的姑娘,父亲嗜酒如命,每每喝醉了都要打人。她三岁那年母亲就跟着人跑了,只留下她跟这醉鬼父亲一起生活,那混蛋喝醉了酒就打人,这姑娘年纪轻轻,落他手里算是倒了霉。”
祁昭听着,正在捉摸案子,恍一回头见兰茵神情伤戚,忙朝正欲继续说的村长摆了摆手,跟兰茵商量:“要不你先去内室歇歇吧。”
兰茵只觉喉咙里像拢着一团浊气,闷闷的,透不过气。她轻轻地摇了摇头,祁昭也不再说什么,只握住她的手向村长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那天夜里其实她是给她爹送饭的,临出门时还碰见我家内人,手里拿着食盒,说是跟她爹约好了在弥西巷碰见。”
祁昭忙从袖中把地图翻出来,用指甲在弥西巷上划了一下,双眉蹙起,很是疑惑不解的样子。
兰茵问:“怎么了?”
祁昭向她解释:“弥西巷在广平巷往西,而吕家村是在广平巷的东面,中间隔着端平巷,据许知书的口供,他和那些人是在亥时在广平巷分别,而广平巷和端平巷之间有一道哨岗,亥时起岗,由北衙军监守。那姑娘的尸体旁不见食盒,说明她是与其父碰过面之后才被害的,说明当时她正想穿过广平巷回家……”
他说得拗口,连村长都听得云里雾里。兰茵凝神分辨了一会儿,道:“你的意思是,如果许知书能证明亥时他还在广平巷,而北衙军监岗又不曾见过许知书越过岗哨,那么便能证明他当夜没有去过端平巷,更不曾去过吕家村,那姑娘是死在吕家村,便能证明许知书是冤枉的。”
祁昭点了点头:“我只是奇怪,这么明显的证据为何刑部迟迟没有查出,还把许知书当逆犯拘着。”
按照情理来说,发生人命案后理所应当先提审与死者相关的人,吕父作为绿云唯一的亲人,总是免不了被讯问的。绿云如果当夜真与吕父碰过面,肯定是会被问出来的。
他当下便想回去再查查卷宗,起身告辞,行到门外篱栅前,村长无意提起:“那天清晨官府去吕家传唤的时候吕五还醉着未醒呢,也不知前一夜喝了多少。”
祁昭粗略应下,也没当回事。
待回到长安已是迟暮时分,天气渐凉,光亮也显得短促许多。兰茵本以为祁昭会往刑部去,却见他如往常般和她回了府邸,再不提案子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