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忖度着:“既然是伤在腿上,不便行走,不如在宫里住上几日休养……”
此话一落,随侍在侧的各王府诸人都改了颜色。祁昭暗叫不妙,本来就是防着毓成过分出风头,若真让他在皇后跟前住上几日,这些人还不得红了眼,愈发亮出青面獠牙恨不得吃人。
祁昭笑着说:“本来就伤了,消息这会子该传回王府了,再不让人家回家,家里人不得挂念死。”听得他这样说,原本垂着睫宇不说话的毓成也抬起头,“我不要紧,涂了伤药能走,姐姐要着急的。”
众人暗中晒笑萧毓成年幼失怙,没人教养,没长脑子。这个节骨眼,皇后肯留他是天上掉下来的福泽,求也求不来,还这么不识抬举,抱着家门框子不撒手。会吟两句诗算什么,内里迂腐迟钝,也是朽木一块。
皇后却不以为忤,反倒笑说:“你倒是个有心的。”也不强留,命人给毓成包扎好送回安王府。祁昭岂会放过这个机会,主动请缨,去安王府赔罪。
兰茵从祁府回来后就敦促着膳房准备膳食,她一壁替祁昭担心,觉得他好似病得不轻,整个人颠三倒四,也不知能不能把姬云泽的事料理好;一壁更多为毓成挂怀,宫里传出来些风声,说是康帝沉珂难愈,怕是在子嗣上无望了,因而想从同宗族里择选一个男丁入嗣,好在将来承继大统。
原先大周是有名正言顺的太子,兰茵守着毓成只想让他安稳长大,将来聘妻生子,也算不辜负了父母生前的嘱托。可是后来太子夭折,康帝一脉没了子嗣,她看着日益灵秀俊朗的毓成,只觉他不该隐没在这王府里,毕竟他是……
仆从进来打断了兰茵的思绪,“郡主,殿下回来了。”兰茵道:“那便让他来用膳吧。”仆从踟蹰着未退下,说:“殿下受了伤,宫里人给送回来的,还有祁侍郎也跟着……”
兰茵忙拨敛衣裙从绣榻上起来,剜了他一眼:“不早说。”
乍一听闻毓成受伤,兰茵只觉脑子里轰的一声,满满的忧虑几乎要溢出来,但想到宫里人给送回来,应是没什么大碍。果然见着毓成由祁昭搀扶着一瘸一拐地进门,眉眼弯弯,梨涡浅凹,挂着清甜润泽的笑。
“姐姐……”走得快了些,祁昭猝不及防没跟上,拉扯着他的胳膊两人都是一踉跄,险些摔倒。
祁昭笑着说:“毓成,你慢些,都到家了不急在一时。”
话一出口,三人皆是一怔,因这话里透出来的亲昵。祁昭忘了,现下萧毓成还不是他的小舅子。
尴尬地干咳了几声,将毓成送到兰茵的手里。
兰茵疼惜地看看毓成缠着绷带的小腿,却不立时查看询问,只问跟着伺候的扈从:“宫里跟过来的人呢?”
扈从回:“让到西厢房喝茶。”
兰茵吩咐:“我去看看,再封一百两银子。”嘱咐祁昭先坐,等着侍从上了茶,她才领着人去西厢房。
祁昭喝着清苦的大红袍,心想兰茵总是这样周到妥帖,明明才十五的年纪,寻常人家不过是扑蝶簪花的玩乐年华,顶了天帮着母亲料理些琐碎家事,她却已经是这偌大王府的顶梁柱。里里外外操不完的心,应酬不尽的往来人情。心揪在了一处,很是心疼。这才意识到,上一世他似乎从未想到过这些,也不曾体谅过兰茵的辛苦,甚至还为着她过分关心自己的弟弟而有过微词,现在想想,姐弟两相依为命多年,历尽冷暖炎凉才走过来,怎能不放在心坎上。
转而暗自下决心,放心吧,我来了,以后便有人为你遮风挡雨……他看过毓成,笃定地想,也会有人为你达成心愿。
约莫半柱香,兰茵便回来了。祁昭放下茶瓯,略带愧色道:“都是我莽撞,烫伤了安王,今天是特来向郡主请罪的。”
兰茵在打发了宫里人后特意向跟着毓成的人问清楚了原委。她倒不是只看见了表面,觉得祁昭偏偏在毓成将要作赋时把他烫伤,十之八九是想拦着他出风头。又想起祁长陵跟靖王府走得近,为了过继的事靖王萧从瑾上蹿下跳动作很大,怕是父子齐心,祁昭也在为靖王谋篇,才要压制着毓成。
她没天真到觉得毓成吟一首赋就能成事,甚至不吟正好,省得过早出风头惹人惦记。但值得注意的是祈昭的态度,他若有心帮衬靖王打压毓成,那就得防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