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颇有些名声的大社拒了,一定不会是什么小问题,哪怕…是过于超前!
对于这一点,刘光明心知肚明,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师妹眼光毒辣,她说有意思就是很有意思,绝对畅销的行情。
但是他们这个注册资金不多的小公司可是无背景纯民营,经不起什么波折,如果这书有什么不对被上面批评了,公司的名声也会收到影响的。
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刘光明都不想为了一块隔着玻璃的奶油蛋糕,去撞的头破血流,他颠了颠手上的书稿,神色淡然道:“我先看看有什么不对,待会再跟你商议罢。”
于莹听懂了他的潜台词,他现在并不想跟他讨论这个有瑕疵的书稿,延伸为——他不看好这本书。
于莹跟他寒暄两句接着出去了。
倒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她知道的,现在只要是民营,不管做书店还是图书销售公司,大家都得顾及出版社一些。
毕竟,在特有的政策的积压下,她们这批出版的有生力量都是在地下半掩着的,从来都是以买书号的形式,与出版社合作,才能由此开展自己的出版业务。
像他们这样的书商,虽然他们是跟着市场发展进程走的,但现在的体制却没有给他们什么优惠。全靠自己对市场的感知,在政策中夹缝求存。
于莹知道,这样的现状还要十几年,直到网络文学快速发展,类似当当网的网络销路打开,出版社固有的“权利”才有所改变。
现在,谁也憾不动眼前这些,中国向来是这样的,出版社拿着书号对书商欲予欲求,靠着书号合作。
被否决之后,于莹想清楚后也并不气馁,基于现在的市场环境…刘光明的决策是对的。
她只是有些可惜那些难以面世的书稿,心里叹了叹,花费这么多心血,还不知道要再推迟多少年才能让读者看见。
过了这个时代,又有多少人还愿意看老一辈写的书呢?
毕竟,时代都是在发展变化的!
于莹记得,申奥成功后的图书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市场欣欣向荣。
她瞅准机会,迅速的买下来“外国人看中国和我在国外那些年”类似的一系列书号,悄悄的做了一套小型丛书准备好发行。
一旦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放出去,万卷书图书文化有限公司就立刻把它推上市,并且在当时的有一定规模的搜索引擎上打了个广告。
这是年后的大计划,想来也能大赚一笔。
这些运作由着她提议并且全权负责,另外两位倒是没有被反对,虽然不知道她哪里得到的消息,但准备的这类书确实吸引人,不管怎样卖都不会亏的,清楚这一点,哪怕没有接着申奥的东风也足够了!
初冬的第一场雪落下时,正碰到于莹的生日,她撑着雨伞,围巾罢脸唔得严严实实往外走,风一吹过,没带手套的手背发凉,感觉有些酥痒。
她拍拍身上的雪花,抖了抖伞,今天还答应领文静一起去吃火锅呢!趁着雪没大,要赶紧去幼儿园接她。
作者有话要说:
蠢作者:改个字,整理了顺序,小天使们莫惊慌!
23替换成新章了。
第23章 暗潮涌动1
郑文迪酒醒的时候车已经到了自己新房小区外面,助理叫了他三两声才醒。
“行了,你先回吧!”郑文迪理了理衣服准备下车,又想起来一些事情。回头看他,“跟小王说声,酒喝多了明天可以休班一天!”
今天自己的酒大半都被王助理挡掉了,不然酒量再怎么好,他也肯定醉的不成样子,郑文迪很欣慰能有个这么给力能挡酒会来事儿的助手,自然也愿意给他一些小小的便利。
送他回来的助理丁宥看着他的神色,悄悄揣摩一下他的意思,笑了笑,“那我先替小王谢谢郑总了!”
郑文迪晃着酒意上头的脑袋,“谢什么。他这也算是为公司出力,跟他说,算他带薪休假!”
他挥了挥手,“行了,就送到这里吧!”
“那行,这到小区了,您自己慢点开进去,我待会打车回去。”
“现在还有车么?”
“才不到七点钟!”
“噢,这个点儿啊,幸亏没去什么会所,不然回来你也打不上车了。”他现在被酒精麻醉的大脑运转的的很慢,“实在不行开我的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