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幸福不迟到_作者:一饮一啄(6)

2019-02-15 一饮一啄

  于文静还是紧紧的拽着她的衣袖,她的脸蛋儿通红通红的,显然是哭得久了,一头都是汗。

  于莹心里有点愧疚,年轻的时候没有耐心,对待孩子的问题绝对称不上有多耐心,孩子眼中的大事在大人眼里有时候几乎不起眼,一个人带着孩子的时候尤其累,于莹总把这些小事情放到工作和家务后面再作,但是聪慧的孩子是看得出大人的敷衍态度的,而女儿尤其敏感,久而久之自己能解决的事情,也就不愿意在她面前说了。

  后来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她有时候怀疑自己有些本末倒置了。

  但她友安慰自己,一切都是为了生存,为了赚钱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在中国几乎大多数的父母都是这样的。

  于莹是后悔的,过了几十年的岁月到文静走后,她都常常扪心自问,自己教育女儿的态度真的对吗?

  文静是她的第一个孩子,承载了她最大的爱和期望,年轻的时候对她自以为是的严格要求压制了孩子爱玩的天性,中年的时候有了其他孩子,迫于生计打工在外,总是要求留守的大女儿多照顾更小的孩子,“老大”要照顾弟弟妹妹几乎是所有大人心里的不成文的规则。

  文静是个敏感的孩子,母亲对她的关注被分的越来越少,她是很不安的。怀上第三胎时,文静晚上找她谈心心告诉她,她并不开心,也不想再有个弟弟或者妹妹。

  说实话,这种想法没有让大人多在意,她不想要弟弟,婆婆想要孙子啊!文静被奶奶凶了一顿,再也没有说过不喜欢弟弟妹妹的想法。长大后文静内敛的性格也许就是受了周围环境的影响,联想后来发生的事情,于莹说不后悔是不可能的。

  其实想想多么可笑,小孩子总要为大人的决定妥协,但是过了几十年,于莹才发现,小孩子的想法才可能是对的。

  领着孩子到家的时候遇到了隔壁的邻居出来。

  那是个身材圆润的年轻女孩儿,她戴着时下并不流行的银丝边的眼镜,看到她们母女走过来,冲着她们笑得眉眼弯弯。

  “于老师好啊,这是领着孩子去哪儿玩了?”

  于莹一时间想不起来这是谁,只微笑的点点头,“中午头太热,把孩子找回来。你这是……

  刘丽紧了紧手上的布包,满脸轻松:“这不是星期五没我的课了嘛,收拾收拾回家看看。”

  于莹捏了捏文静的小脸,“跟阿姨说再见!”

  文静一扭头摆脱了捏着她脸的大手,“阿姨再见!”

  “行,我先走了。”刘丽握了握文静伸着的小手,“阿姨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看到她走远了,于莹才用着考验小孩儿的语气问女儿,“静静啊,还记不记得刚才那个阿姨叫什么?妈妈是不是告诉过你的。”

  这种问题文静张开就来,“是刘阿姨啊,叫,叫……,我不知道她叫什么。”她委屈的瘪瘪嘴,妈妈明明说过叫刘阿姨就好了。

  不过刚用钥匙打开家门,进去准备做饭的时候,于莹发现一个着急的问题,家里没菜了。

  记得买菜是要去镇子上的中心大路的老市场,于莹在挂在墙上的一排铁挂钩上挂着的皮包里找到了十几块钱。又把立在墙边的老式自行车推出了屋子,找块抹布把车座擦了擦。

  她做这些的时候,女儿默默地在一边看着她,看她要推车锁门时才问:“妈妈你要出门吗?”

  “是啊!”于莹摸了摸她的头,“妈妈带你一起去买菜,今天晚上咱们吃好吃的!”

  于莹一蹬脚把车立稳,然后抱起女儿想把她放到后座,但是想了想,又觉得不太稳妥,这路上也不平整,万一抓不住颠下来就坏了。于是自己长腿一伸跨过去,蹬上脚蹬,另一条腿稳稳地撑在地面,胳膊一帮着女儿往上一提,就让她坐到前面的杠上了。

  镇里买菜都是去镇子头的老市场,距离倒是不远,但地上坑坑洼洼的,有些颠簸。

  经过菜市口卖鱼的小贩门前,地上凹处都是水,一股子鱼腥味儿。

  快中午这个点儿,除了极个别买现成熟食和馒头煎饼的,几乎没几个人逛菜市,就是买菜的老板都要准备吃饭了。

  于莹问了女儿的意见,挑了几个熟透的大西红柿,准备回去给她弄个白糖调西红柿,先用两个可以当个凉菜了。剩下的预备哪天下个面条,里面放点儿调个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