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官家回皇后宫中,皇后见官家心情很好,便笑问:“官家看起来心情甚好,可是有什么喜事?”
“李将军果然不负所望,和郭将军一起大败辽军。待他们班师回朝,我一定要好好赏赐。”官家接过李皇后捧过来的安神茶,喝了一口,听她问,也没瞒她。
“能为您,为我们大宋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大哥必定荣幸之至。”李皇后听到这个消息,脸上的笑容多了几分光彩,“大哥之前战败,您没有大责,此次也多亏您给他这个机会,才能让他将功补过,实在当不得您厚赏。”
“梓童此言差矣。”官家于此不赞同,脸上却带着笑,对她这两句话十分受用,“你兄长此次有大功,当得厚赏。”
“多谢您。”李皇后只能感激地谢恩,
“只是眼下辽军尚未退回,诸位将军还得继续镇守边关,以防辽军反扑。”官家握住李皇后的手,面上多了几分歉意,“你兄长暂时还不能回来。”
“镇守边关,免百姓流离失所,是大哥的责任。”李皇后笑着摇头。
官家很满意李皇后的识大体,遂笑了笑。虽说她没有嫡子,可对自己的皇子们都算宽厚有加,也从未有过抱怨。李家的富贵他愿意给,他也不怕外戚干政,左右没有嫡子么。
虽然大胜于契丹,可宋军也伤了元气。那么,对于西北的党项来说,自然是越快拉拢到越好。即便党项不配合一起攻打契丹,可只要其不倒向契丹,或是趁火打劫,帝国也能暂时休养生息。
十二月,赵保忠终于上言,李继迁悔过,愿意归附帝国。官家大喜,于是授李继迁为银州刺史,充洛苑使。
在此期间,因担心暑热而被官家特许在家办公的赵相并未因天气转凉而重回中书。冬时到来,赵相病倒,上疏请求休假。官家同意,并且多次到他家看望他,赏赐加倍。
李继迁的授职和赵则平病情加重的消息一起传到夏州,楚晅看着这些有些怔忡。入冬以来,辽军南下攻打帝国一事算是最受瞩目的了。夏州这段时间,反而比较平静。他一直关注着北方战况,辽军对兵败不降的宋军全都是屠杀殆尽,若是此次没能阻挡辽军南下的局势,直取京都,京城那么一个四战之地,如何抵御得住辽军的铁骑?
李继迁愿意归顺?呵呵。
等楚兴回府,楚晅拿着京城传来的消息去找他。
“大哥,你看,这……”楚晅连连苦笑。
“三哥儿怎么看待此事?”楚兴沉吟片刻,问。
“李继迁不可能真心归顺。”楚晅斩钉截铁。
“嗯。”楚兴点头,“李继迁多次扰我边境,怎会这般轻易就真心归顺我们?至于李继捧么……”楚兴冷笑,“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官家已授李继迁官职,旨意恐怕已经在路上了。”楚晅道。
“这事咱们管不了。”楚兴把信报折起来,递给楚晅,“咱们只是一武将,该做的是服从皇命,战场之上奋勇杀敌,这些政事,咱们管不了。”
“大哥的诏令也应该快下来了。”楚晅话锋一转,“大哥有什么想法?”
“还是那句话。”楚兴拍拍他的肩膀,“我们铁血男儿,志在战场。只要能打仗,不辱没楚家风骨便是。”他说着叹了一口气,“你就是思虑过重。在京城养成了文人的气质,若是当时跟在阿爹和我身边……”
“大哥,我是咱们家长得最好看的。你看,上次上战场就受了伤,还好没伤到脸,若是毁了容,就娶不到媳妇儿了。”楚晅不在意地一笑,知道这件事恐怕是大哥这辈子的遗憾了,三番几次拿来说。
“你啊!”楚晅无奈地笑,看着他那张风华绝代的脸,突然想起那个对他悉心照料的大夫,“那个古大夫……”
“嗯?古大夫怎么了?”楚晅装愣,“她对我有救命之恩。”
“我知道她对你有救命之恩!”楚兴笑骂,“这还没娶回家呢,就护上了!”
“当然得护着。”被他点明了,楚晅也就大方承认,没有一点扭捏作态,“自己的女人当然得自己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