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亲寻夫记_作者:玉橙(175)

2019-02-15 玉橙

 

这一年,对于帝国来说,或许就是多灾的一年。洪、吉、江、薪各州发生水灾,河阳发大水。曹、单二州闹蝗虫,虽然没有形成蝗灾,却也对农民造成不小的影响。开封、郑州等地所辖共二十七县发生旱灾。深、冀二州及文登、牟平两县发生饥荒。

 

天灾之事并未因为新的一年的到来而有所减缓,次年二月十二日,监察御史祖吉因任锦州知州期间贪赃获罪,被斩杀于闹市。闰二月,黄河溢出河道,哪城县蝗灾,汁河决口。三月,官家祈雨,并未应验,蝗灾旱灾持续。有人言,此乃天子不仁,获罪于天。因此,官家下手诏对宰相言:“朕将自焚,以谢天的谴责。”第二日,天便降大雨,蝗虫死绝。

 

四月,黄河水再次溢出河道,虞乡等七县百姓闹饥荒。

 

其后,官家召集近臣询问时政得失。群臣多认为是天数所致,左谏议大夫寇准则不避讳,上疏直言:“《洪范》里说,天和人的关系,相互应和就像影子和回声,大旱是因为刑罚有不公平的地方。”官家气极,当即拂袖而去。[1]

 

然而,未久,又召寇准询问刑罚不公平的情况,寇准道:“希望把二府的官员召来,臣就说。”[2]

 

官家下令召二府的官员来,寇准便道:“不久前祖吉和王淮都触犯法律接受贿赂,祖吉受贿较少却被杀头,王淮因为是参政王沔的弟弟,收受钱财千万,只受杖刑,仍官复原职,这不是不公平是什么?”[3]

 

官家便问王沔,王沔叩头谢罪。官家大怒,严厉批评了王沔。当即任命寇准为枢密副使。九月初,又改任同知院事。[4]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六月初,忠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潘国华去世之事夹杂在这一连串的灾荒之中,便显得不那么起眼了。潘国华的女儿是襄王已故王妃,襄王自然前去悼唁。

 

各地灾荒之年,古卿心生怜悯,只愿自己一身医术,可以为百姓尽些绵薄之力。因此,楚晅便请旨前往各地赈灾。

 

多事之秋,楚晅二人辗转各地赈灾,不在京城待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各灾地的百姓便经常看到这样的两个身影,俊美的青年男子亲往饥荒之地,到百姓家中调查慰问,其妻子坐镇医馆,免费问诊,发放药材。

 

这一年,大水、旱灾、蝗灾、山崩频发,一直持续至八月末。

 

然而灾荒刚过,便有另一件事惹得官家震怒。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1][2][3][4]来自百度百科

 

 

 

 

 

第78章 请立皇太子

第七十七章请立皇太子

 

自官家登基以来,尚未立过太子,而储君之位乃国之根本,也早已是时候谈储君之事了。官家有八个儿子,曾经的皇长子被贬成为庶人,自是不提。官家没有嫡子,立长应是二皇子许王。许王任京府尹四年,诉讼刑狱无所失,立贤也应是许王。奈何官家从不提立太子之事,这让许多大臣心中有所不安。

 

首相吕蒙正和许王交好,又得官家器重,由他来提立储之事,再合适不过。

 

这一日,朝堂之上,左正言宋沆进言:“陛下即位十余年,望早日确立皇太子,以安社稷。”

 

左正言是言官,向官家进谏是本分。官家听到这句话,心中不喜,面上却是不显,只是淡淡道:“立储乃大事,若是过早立储,恐会引发朝廷混乱,此事暂且不用提。”

 

“陛下,正是因为立储乃国之大事,牵扯根本,才更应该早日确定皇太子人选。”宋沆道,“储君之位空悬多年,恐会造成人心不安,还望陛下慎重考虑此事。”

 

官家怒:“人心不安?是谁的心不安了?此事朕早已有所决断,宋卿不必多言。”

 

对于官家如此反应,宋沆显然没有预料道。在他看来,许王担任开封尹几年,早已有贤名,且官家多次不避讳地褒奖许王,甚至直言许王像年轻时候的他,这不正是处处暗示许王会是官家选定的下一任国君吗?

 

早朝不欢而散,吕相伴君多年,又深知帝王之心,知晓这是官家对许王所拥有的势力有所担忧,便劝说许王道:“王爷,依臣之见,此事还是暂且不要提,王爷此时更应该低调行事,消除官家对您的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