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松青那头还在问呢:“对了,那张照片你有印象没有?”
沈华浓还是有印象的,那张刊登这照片的报纸现在还在楼下的宣传栏里贴着呢。
“你说这叫怎么回事?”
无非就是斗争呗。
董爱国沈华浓也有印象,是曾先生的秘书,当初为了聂晓晖的事情还登门道歉过,难得他竟然还坚挺的在外事办的前线上占有一席之地。
反正离自己还远着,沈华浓也懒得操这份心,“大概就是角度不一样?”
“我看着不像。”叶松青也就是随口一说,怕是没想到照片还能够这么玩,这才没忍住在电话里提了,说过了也觉得这事在电话里提不大好,赶紧岔开了。
说起他年纪大了准备退役了,能参加一次世锦赛也算是圆满了,就是没想好以后做什么去,装饰品厂他觉得没意思,其他的又不熟悉,体工委又不留他当教练,听着还颇为不服气。
沈华浓给安慰了几句,让他有空外面转转看看,见多了说不准就知道想做什么了,东扯西拉的,叶松青也不在乎钱,说了好一会,这才挂了电话。
第二天就是石油城的招工考试。
参加考试的人太多了,沈华浓也被拉过去帮忙,干啥?给考生登记信息、发放编号,凭着编号再给安排食宿,就这她都忙得头昏眼花的。
第604章 回来了
这些报名考生的路费石油城是不管的,但食宿给人包了。
住的地方好解决,早在前年年底就有招工打算,这一年多的宿舍楼是盖了不少,以后新聘的工人直接住进去就行了,现在拿来用正好,人数比拟招的还多,不过部分隔得近的考生当天考试完当天就回去了,剩下的挤挤也能住开,留宿的都提前通知过了自带被褥,各人按照编号去找宿舍就行了。
就是吃饭要麻烦一些,按照考生编号给每个食堂分配招待任务,再分批次去吃饭,职工们先克服克服,尽量别再添麻烦,住家的回家吃或者找做饭的同事凑活一口,也只能这样了,几个食堂还是忙得飞起,晚上那顿饭从三点钟考完开始吃,一直到晚上八点才结束了。
考试结束后,表姐张岚才带着丈夫蔡耘第二次登门了,前天他们两口子风尘仆仆的赶过来,到的时候都晚上了,第二天就是考试,也就是上门来打了个站,跟着就去报了名,随后就去了沈华浓安排的宿舍,看他们累得慌,沈华浓寒暄都没有多说几句,这会张岚才登门道谢和道原由。
“接到信的时候时间就有些紧,家里安排了一下马上就出发了,紧赶慢赶才赶上了,什么都没有来得及带,空着手就上门了……这几年家里的日子,我也不瞒你,是不好过,不然也不会……”
说到这里,蔡耘拍了拍她的肩膀,沉声道:“委屈你了。”
张岚摇了摇头,只跟丈夫道:“你能够陪我过来考试这就不错了,不说这些话,回去后家里还得你周旋。”
蔡耘嗯了一声,便不再开口了。
他们的家事沈华浓也没有多问,张岚也没有再提,继续道:“说起来这些年也没少沾浓浓的光,感激的话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说这个也是虚的,咱们看以后吧,我这个成分要是不打紧,应该是能够考上的,以后日子长得很,隔得近了,你有什么事喊表姐一声。”
也难怪张岚如此自信,考试也就只考一张卷子,内容是数学,语文,政治,还有天气务农知识,工厂的一些简单知识,这是乱七八糟什么都有。
是指挥部几个干部给拟定的题目,政治是检查思想合格不合格的,有没有关心时事,语文、数学是基础,务农常识则是检查这些知识青年们在农村的广大天地上有没有用心,工厂知识就是送给子弟的加分题了,反正是都有个说头。
张岚的成分那肯定是每周都有思想学习的,蔡耘呢是在船厂上班,因为懂一些俄语,以前跟苏联专家学习过,现在就有个苏修的帽子背着,这三分之一的思想政治分数对两人应该都不难,语文、数学、工厂机械这就更难不住他们了。
这话说的干脆,沈华浓也笑着点头应了,虽然对张岚不熟悉,也就是通过几封信,都是报喜不报忧的,能够熟到哪里去,不过听她说话暂且是印象还不错。
又给表姐安了心:“今年年初就有新政策下来,父母的事情不影响子女,跟国外的关系也放宽了,既然是能够报上名就说明没问题,表姐就放心吧,但是工作安排上重要岗位怕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