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白富美_作者:肉燃燃(127)

  “以前不是南瓜葫芦不好吃,就是咱们不会弄。”

  “”

  这科普一出现就受到了医院上下各方的热烈欢迎,医院正门处有一块大黑板,每个星期都会出一期黑板报,从七月的这最后一周开始,对食堂每周的最佳病号菜科谱就成了黑板报的固定内容,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在工作上,沈华浓马上就进入了状态,而且她不藏私,不止对大家的观摩不遮掩,反而主动讲述要领,教会别人之后,她自己也就更轻松了,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来琢磨点儿新的更符合这个时代的菜式,不至于吃老本。

  方大庆近来一心沉浸在学习之中,在食堂后厨这方天地里,这几天就是沈华浓在带节奏了,如何把握这界限,既不让人反感又能方便自己行事,她很有分寸。

  作为投桃报李,食堂诸人也十分体谅她带着孩子来回十里地,允许她提前回家去。所以,从第四天开始,沈华浓都是做完午饭之后,再给方大庆讲述一下晚饭炒菜需要的注意事项,回答他准备的几个专业问题,再帮着做点儿准备工作,不到三点钟,就可以提前走了。

  有方大庆挡在前面,就连一项看沈华浓不怎么顺眼加嘴贱的李显军都没有意见,至于被沈华浓刻意排斥的彭振华就更不敢有什么意见了,他还想着找个机会跟她道歉,结束这种尴尬处境。

  不管什么时候,偷奸耍滑的人都有,但上进的人还是要占大多数的,至少在医院食堂这里,有厨艺可以学习,大家都忙起来了,食堂里的氛围一时间变得比以前要更加融洽了,所有人都充满了干劲。

  活儿就那么多,别人多做了,沈华浓的自由时间就更充裕了,不仅完全可以继续给几个小护士做饭将一家人的伙食赚出来,在这之余,她还另外还找了点儿别的事——做冬瓜糖。

  竟市这边从去年才引进冬瓜种植,别的地方有没有冬瓜糖沈华浓不清楚,不过在竟市,她这个算是头一份。

  她认识在市供销社上班的刘信芳,本来是可以直接找刘信芳两人合作将东西卖出去的,闷声发财虽然好,但是买冬瓜多了,整天炒糖飘出去的甜味,被人发现了也是个麻烦。

  为了那么点儿蝇头小利自己累成狗,还得跟人扯皮,实在是不太划算,打着跟村里人打好关系,少一些是非口角,利人利己的目的,沈华浓选择了最稳妥的那条路。

  第一次做成冬瓜糖之后就舀了一大碗去找蒋红梅了,不管是哪个年代都不缺乏精明且有眼光的妇人,在蒋红梅的组织之下,红星公社里很快就聚起来一个冬瓜糖制作小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小组成员都是跟蒋红梅差不多的精明利落的妇女,跟聪明人交流就是省事省心得多,沈华浓很快就跟她们搭上了话,不管她们私心里如何想,至少表面上都跟她的关系融洽了很多。

  公社委员会几经商议,也就是这些妇女的丈夫们就同意了以集体名义从社员家里收冬瓜,等熬好糖之后,再由村里或是公社出面,再以集体的名义,卖一部分到镇上的供销社,另一部分经过沈华浓牵桥搭线,再找刘信芳卖到市供销社。

  小组所得的收入虽然属于公社集体创收,但是参与制糖的人也是算工分的,沈华浓当然也有工分了,但是得等到年底才可以凭工分分粮食分猪肉。

  至于具体怎么记工分,计多少工分,那还得看沈华浓今天去市供销社能收到多少账,看冬瓜糖的销售情况如何。

  如今距离第一批五十斤冬瓜糖送去市供销社已经有十天了,沈华浓今天一大早就接到了公社冬瓜糖制作小组组长蒋红梅的委任,蒋红梅迫不及待的让她去市供销社看看,顺便收账。

  这天下午三点钟刚过,沈华浓就牵着昭昭从食堂后门出来了,天飘着小雨,母女二人手牵着手,共同打着一把大雨伞,优哉游哉的准备去市供销社,还没有走多远,就被气喘吁吁追赶上来的彭振华给叫住了。

  “姐,姐,你等一等。”

  彭振华已经被沈华浓晾了一周多了,倒也不是不跟他说话或是挤兑他,真算起来她对李显军的态度更差一些,说话也更不中听些。

  她就是每每有学习和实践机会的时候,都有理有据的给彭振华分派去忙活别的事情,总之就是有本事叫别人挑不出错处来,但是叫当事人无比憋屈。

  彭振华也想学做菜,想进步啊!有机会摆在眼前,谁乐意一辈子打杂呢?说个最现实的,厨房的大师傅,哪怕像沈华浓这样的临时工都比正式的勤杂工工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