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白富美_作者:肉燃燃(162)

  现在的饼干卖得也真的是挺贵,沈华浓前阵子听刘霞她们几个小姑娘议论同事出嫁的嫁妆,才知道就连那种装饼干的铁皮盒子都算是正儿八经的嫁妆了,可想而知贵重程度。

  沈华浓正琢磨着能不能丰富一下小朋友们的童年零食,自己也赚点小钱钱改善一下生活,就听周元海叹了一声。

  “都说我们饼干卖得贵,可不贵成本价都收不回来,我们这里不是麦子主产区,面粉都是从其他省弄过来的,分到的就那么多,本地麦子少得可怜,再说制糖用的甘蔗吧,上次我听糖厂那边说,从南方弄过来的,分到他们这里的数量就少”

  “能怎么办?谁不愿意卖便宜点儿,让大家随时想吃都能买得起都尝尝?就是不要票我们也愿意啊!真是有心无力了。”

  周元海摇头叹气。

  霍国昌在蒋红梅的频频暗示之下,干巴巴的拍了一句马屁:“周主任真是有心了,这不是为难吗?”

  蒋红梅嫌他嘴笨,自己又补了一句:“以前我们小时候谁还能吃到饼干啊,见都没有见过,现在逢年过节还能甜甜嘴,日子已经好过太多了,大家都有难处,都能理解。”

  霍国安的格局就大一些,“有这样的领导和工人,大家团结一心,不愁日子不红火。”

  周元海笑了几声,说:“你们说的这也是,困难都能克服。”

  第109章 新的机遇

  饼干厂参观完了,沈华浓心里已经想了好几种低成本的零嘴了。

  面粉制品成本高,那可以就地取材啊,实在是没必要跟风,米制品做好了一点也不比面粉做的零嘴差,说来也是奇怪,竟市劳动人民会做不少跟米有关的小吃,菜肴,随便数数都能数出几十种来,但米制零嘴,如今还真缺乏。

  其实用米,用廉价点的粗粮杂粮也一样可以做很多美味,米花糖,杂粮米花糕,米饼,多谷果子,杂粮饼干,粗粮锅巴这些打着健康不长胖的简单零嘴,哪个的味道就差了?

  现在沈华浓并没有多说什么,回头拿出成品了再说,这些她以前虽然没做过,但吃过啊,再复制出来她觉得应该也不算难,至于保质期和包装什么的,饼干厂这边应该有相关的技术。

  周元海能够从冬瓜糖看到降低馅饼的成本,就不信他还看不出来粗粮制品的价值。

  参观得差不多了,周元海送他们出门,沈华浓找他要了个糖厂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因为刘信芳对沈华浓的印象很好,从沈华浓这里学了不少厨艺技巧回去,周元海对沈华浓也很客气友好,很爽快就给她了,还主动表示一会帮着打个电话引荐引荐。

  他还主动提醒沈华浓,“现在想要降低购糖的成本恐怕有点难,现在不光我们竟市雨水过多,南方种甘蔗的那地儿听说还台风,雨水也不老少,淹了不少甘蔗田,糖厂那边前天还在跟我诉苦呢,现在他们的库存都快用光了。”

  沈华浓道了谢,说还是想过去试试。白糖不好弄,能弄到饴糖,麦芽糖也不错,这些也是做零食的好材料。

  如今要是想要私人名号跟别人谈生意,人家不把她给送公安告她投机倒把都得把她轰出来,难得能够打着公社集体的名义活动,哪怕不能直接把收入都收进自己的口袋,她也愿意干啊,总归是不会白干一场的,总能有别的好处,人脉人心都是利益。

  从进饼干厂到出来,已经下午四点钟了,糖厂在竟市西郊,距离这边有点远,现在是来不及去了,只能再找时间,不过现在对霍国安这个村干部来说,跟糖厂讲价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建个冬瓜糖作坊,迎接饼干厂的考察,去糖厂的时间就定在了考察之后。

  今天的生意初步是谈成了,霍国安、霍国平和蒋红梅三个都有点激动,在路上就已经开始商量作坊的事情了,从作坊人选到地址商议,三人讨论得热火朝天,沈华浓没有参与这个,到岔路口就跟他们分开了。

  她先去市供销社买了一包芝麻薄饼,拿了提前让刘信芳给留的一斤肉,之后就循着董艳容之前留下的地址去接昭昭,倒也不远,就在人民医院附近不远处的城乡结合处,是个带院子的砖瓦房。

  沈华浓对了对门牌号,透过敞开的院门往里看。

  院子不大,收拾得挺干净,院子里搭了个麻杆席子,上面晒着黄花菜和干豆角,已经都半干了。院中的地面上铺了砖块压得很平整,仔细看好像还用不同颜色的砖块铺出了个花朵的图案来,打扫得也是一尘不染的,砖缝隙里都清理得很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