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白富美_作者:肉燃燃(249)

  不过人是肖渠成带来的,食堂众人不敢怠慢,先听人家的要求再说。

  “听说你们食堂能够提供病号饭,还很受欢迎,我想在这里预定一顿饭,一人份的就行,做几道菜米粥面你们看着安排,没有数量上的要求,只要能清热解毒,口感好,别放又苦又涩的中药,再一个,不在这些范围内就成。”男人说着递给方大庆一张纸。

  方大庆接过来一看,顿时纠结的眉头都快打结了。

  这张纸他是见过的,之前就有人来食堂订过餐,那时候刘师傅还没退,照着精心准备了几天,可惜后来对方还是给取消了,没想到今天居然又送来了。

  上最上面写着病人要忌口的菜式,无非就是韭菜、辣椒、蘑菇香菇,虾肉,公鸡这些发物,这些倒是没问题,但凡住院的病人基本上都不能吃或是得少吃这些食材,医院食堂本来也很少做这些。

  接下来是偏硬不好消化的,诸如莲藕、海带、糯米等被排除在外,有些病人不能吃也可以理解。

  可还有大半页纸呢,再往下看,这就有意思了,以下几乎囊括了方大庆所知道的全部清热解毒的菜,比如苦瓜,黄瓜,冬瓜,豆腐这些常见菜,还给分了三个等级,“最厌恶的千万别弄”、“可以少量进食”、“可吃但不可连续做”,苦瓜就属于最厌恶的,黄瓜、冬瓜是可以少量进食这一等,绿豆、豆腐是不可连续吃。

  方大庆心里还在琢磨,排除掉这些,他们还能做什么菜?这不是故意为难人么,他们这里就是个食堂又不是饭店。

  这时,对方解释了几句。

  “家父年纪大了患的又是绝症,没剩下几天了,我们作为子女就想让他安稳度过最后这一段日子。那个病导致口舌生疮,身上有疮疖还便秘,天天都不好受,先前常年都在用药,现在都产生抗性了,没什么作用,几个医院的医生都建议说吃中药或是食疗。”

  “现在老人中药也吃了两年了,这阵子每次喝药都吐,胆汁都快吐出来了,我们是实在看不下去了,也不想他再受那个苦,那就不吃中药了,只食疗吧,专门找人列的菜单,可这些菜式家里翻来覆去也都给做了个遍,天天都是这几个。”

  “你们看着做吧,能兼具清热解毒最好,要是不行也不怪你们,但至少得口感好点儿能让老人吃得下去,别弄忌口的那些就成,也别弄太贵太精细的东西,老人家朴素了一辈子,见不得铺张浪费。”

  “拜托了。”

  肖渠成也跟着补充了几句,无非就是说秦老为国家、为社会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现在想着落叶归根才回的老家医院,我们作为老家人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老人家最后这段日子过得舒坦点儿。

  嘱咐食堂诸位同职认真对待,好好准备,多换点儿花样,务必让秦老吃好喝好,需要什么特殊食材可以向上面申请,院方来想法子解决。

  他们说的这些方大庆全部都能够理解,可理解归理解,依旧觉得挺为难的,反正他自己肯定是拿不下来的。

  他也顾不得自己食堂老大的身份了,当着肖渠成和病人家属的面,直接就将单子递给沈华浓,让她拿主意。

  沈华浓扫了一眼清单之后点了一下头,方大庆就接下了这一单,说:“我们尽力,今天先试试,您有什么需求再随时沟通。”

  肖渠成看看方大庆和沈华浓的互动,也没有多说什么,带着家属走了。

  沈华浓特意去住院部打听了一下,知道这位秦老爷子的确是不治之症,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用食材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减轻点儿人口舌生疮和之苦。

  药膳在沈氏菜谱中占比很重,清热解毒的食材也多得是,这个难不倒沈华浓,可扣掉老爷子不吃的,刨掉现在的条件弄不到的,其实可选的也并不多了。

  中午她就用现有食材,给准备了蒲公英蛋饼,木耳炒肉丝,清炒丝瓜,真算起来蒲公英都已经是中药了,不过人家也是野菜啊,处理一下不会有药味,清单上没写,沈华浓就给做上了。

  虽然清单上列了不愿意吃苦瓜,沈华浓还是拿了两个本地产的砂梨跟小半截苦瓜,一起用食堂的一口小细磨磨了,之后用纱布过滤了一下做了杯果汁。

  这种本地砂梨每年七八月间正熟,外皮是灰黄色,带麻点很粗糙,果大核也大,外表长得虽然不怎么样,但是水分很足,也特别甜,价格还不贵,经常有老乡挑着担子挨村换点鸡蛋和青菜,沈华浓还挺喜欢吃这种梨子的,只要碰见了都会买点儿,买别人也是乐意的,再拿井水冰镇一下这闷热的夏天来一口,特别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