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海兰珠之还君明珠_作者:樱桃小番茄(14)

  这是近日的教习内容,尹兰刚刚抄写了二十遍。她心中暗道,这不就是中西方都有了理想社会的样子吗?就是无法实现的乌托邦而已。她慢慢道:“先生,这话是说,天下大道施行时,天下共有,选取贤者与有才者,讲究信用和睦,因此人们不会只把自己的父母孩子当作父母孩子,老人得到赡养,青壮者能够为国出力,幼小者能好好成长,鳏居寡居者、幼年丧父者、老年无子者、残疾者、疾病者,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能有职业,女子能够婚配,人们虽然厌恶抛弃财物者,却也必会私藏,厌恶不努力劳动者,却不是为谋取私利,这就是’大同’。”

  范无忧赞许的点头:“你说的很好,正是这个意思。”转而又不乏忧虑道:“这样的愿望千年前就已有,只到如今也没能实现。如今金兵正正边关大肆烧杀,边关百姓苦不堪言,哪里来的’有所终’,’有所养’?我等有志之士,想投效朝廷,却是无路可走啊!”

  尹兰心中一阵叹息,她理解范无忧的这份担忧,前阵子才刚传来后金攻克沈阳的消息,她清楚知道这是明朝衰落,满清崛起的一条血路,女真人和汉人之间多少年的矛盾和互相仇视,让这个王朝的崛起给汉族人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她虽然如今穿越到蒙古格格身上,心中却还是个十足的汉人。只是她知道事情的结局,更看的开而已,而这些身处其中的人,却是不知道的。尹兰不由想要出声:“明廷如今内忧外患,自顾不暇,新皇帝尚只有十六岁,根基不稳,哪里来的精力管这边关战事?”

  范无忧扼腕叹道:“哎,只这边关的百姓,因战事家破人亡,四处逃散,被金人俘虏的也生活凄惨,范某却无能为力,空有一腔报国情,若不是得格格赏识,只怕也早已客死他乡。”

  尹兰听了这话,一时无语。转头瞥见桌上那大大的“大同”二字,墨迹未干,墨香怡人,心中不由一动:“今日先生教我何为大同,我想起一个成语叫‘大同小异’,不知先生是否能解说一二?”

  范无忧看了眼前这个年幼却聪慧的女孩一眼,虽不知道她要说什么,倒也细细解答:“这本是出自庄子的’大同而与小异,此谓之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谓之大同异’。庄子这句话中哲理深刻,如今这词主要说大体上相同,在细小方面略有差异。”

  尹兰微微一笑道:“先生,学生拙见,却要借这‘大同小异’来说说现今局势。”

  范无忧一脸诧异,等待着尹兰的下文。

  “依我之见,当今天下,大金、蒙古、大明三者并存,这女真人、蒙古人和汉人,种族不同,语言、文化、生活习性上有所差别,此乃’异’;而这三族百姓都是人,普通人的追求无非是吃饱穿暖,不一定要高房广厦,却也想能遮风避雨,能生活安定,此乃’同’。汉人都道那女真人蒙古人如强盗,时时抢掠边关百姓,边关百姓苦不堪言,却没想为何要去做拿烧杀抢掠之事。其实很简单,不过是北方苦寒,农耕不发达,人民温饱问题难以解决,而汉人占据中原富庶之地,紧守边关,丝毫不给关外百姓生存机会,这些外族人无法,只好年年用武力强取。”

  尹兰见范无忧眉头微蹙,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顿了顿,继续道:“况且大明这些年来内政混乱,才给了大金可趁之机,这些都是自食其果,也是缺少明主的表现。若是按照那’大同’的要求,天下为公,选贤与能,那刚刚故去不久,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岂不是早该退位让贤了?”

  范无忧似要反驳她随意议论天家帝王,却一时无语。尹兰继续道:“自古就有成王败寇,更有良禽择木而栖的说法,朝代更迭早也不是什么罕见之事,先生一定明白大明已走到末路。虽说汉人讲究气节讲究傲骨,就如文天祥说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然而这样就一定适合吗?”

  范无忧缓缓道:“为民族大义牺牲,舍生忘死,难道不好?”

  尹兰摇摇头:“当然是好的,值得人们敬重、记住的,然而并非是最合适的。拼死抵抗是一种自我牺牲,成就了自己身后名声,也给别人精神信念。然而说到底,同是活在华夏大地,各个民族难道不都向往’大同’吗?为什么不能和睦相处而互相轻视敌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