磅!这话简直就是一击必中!
“能量啊?”宁凤摸着下巴只思考了三秒钟,一拍巴掌决定了。“那我就学这个吧!”
**********
“……今年将进一步改革招生制度……为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尽快地培养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今年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革命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对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并钻研有成绩或确有专长的,年龄可放宽到三十岁,婚否不限……”(此段来自1977年《人民日报》)
1977年的10月21日,《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同时向全国发布了这一个好消息。
高考恢复了!
这个消息被陆忠华从公社里带了回来,整个柳河、整个苍山县乃至整个国家都沸腾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得到消息后赶去报了名,很多人又捡起了放下多年的书本,日以继业的复习,只为一个多月后的那一天。
第41章 (一更)
柳河大队除了几个知青以外, 如宁凤一般的初、高中生也报了名。虽然有些人知道自己希望不大,但更愿意拼一把, 万一考上了呢?从此可就再也不用在地里刨食, 而是吃供应粮的城里人了呢。
但很多人家里连课本都找不到了,想要复习谈何容易。
“香兰,宁凤在家吗?”罗秀英脸上带着不太自然的笑意。
“在啊, 秀英有啥事啊?”
赵香兰坐在院儿里缝手套,宁凤到了冬天手脚总是冰凉, 陆卫军寄了双部队用的手套, 里面都是今年的新棉花,十分暖和。但是手套太大, 宁凤根本没办法戴, 赵香兰便准备自己给改改。
“这……”罗秀英始终难以开口, 感觉这事儿太强人所难。
“吞吞吐吐干啥!不能告诉我还是咋地?那你等会儿, 我给你把凤儿喊出来……凤儿, 你罗奶奶找你呢!”
宁凤这会儿没在屋子里,而是在后院, 前两天柳桂英新种下了小白菜,她没事时总会来给它们施施特效的肥料, 以保证长出来的小白菜水灵。
听到赵香兰唤她的声音,宁凤站起身, 拍了拍身上不存在的灰。罗秀英来的用意, 她大约能猜到, 其实这两天他们家院儿门外总有人来来回回的。联想到高考恢复的消息, 就不难明白他们是想干啥了。
借书呗!
大队里这十年统共就只出了五个高中生,除了柳家的柳向前,大队长家的陆宁辉,另外三个都是陆家的,准确的说是陆有福家的。
队里的人这时才突然想到这陆有福家不得了啊,小儿子和去世的小儿媳是高中生,还有三个孙辈也是高中生,如今很有可能还会变成大学生。
真是令人十分羡慕,看陆家人的眼神都不同了。
当然虽说自家只是初中生,但国家现在招生不是放宽条件了嘛,咱家的娃也可以去参加高考呢,万一中了呢?!
因此一个两个的都想方设法的找课本,罗奶奶来找她不会有别的事情,只能是为自家的孙儿借书。村里有这想法的不少,包括知青们都想来借书,宁凤已经不止一次看到林佳泽在自家院墙外探头探脑。
林佳泽这时后悔不已,他虽然有书,但根本就不全。要是当初他是跟宁凤订亲,如今拿宁凤那些保存完好的书来学习,可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如今……却是陆宁红这个二货,还连带着把他的名声也搞臭了,想到就满心的愤懑。
林佳泽在想些啥,宁凤不得而知,也不想知道。罗秀英上门接书,宁凤很爽快地就借了,一来她跟哥哥并不再需要,二来队里有太多人想找她借,把每个人都拒绝了并不好,因此借给跟她奶关系好的罗秀英,宁凤觉得这样最好。
“宁凤啊,罗奶奶真是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你,你这把书全都借给我了,你怎么办呀?”罗秀英觉是太不好意思了。
“没事的,罗奶奶,你先拿去用吧。”宁凤不在意地笑着说道。
罗秀英感激又高兴地离开了,赵香兰戳了戳孙女儿的脑门儿。
“你咋把书全都给借出去了,现在这个时候课本是多么精贵的东西。别人复习好了你可就多了竞争对手!”
赵香兰简直就是恨铁不成钢,刚才罗秀英在的时候她不好说这样的话,但心里可是着急得很。虽然她跟罗秀英关系好,但再好也比不上自家孙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