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如昭华_作者:斯月一(160)

  殿外艳阳高照,偶尔才飘来一阵凉风。她找了个阴凉处放下玹儿,叮嘱宫女仔细照看,自己则坐在一旁看她玩耍。

  咸阳宫里宫人不多,但宫苑中的花草摆设也是错落有致。殷兆玹在宫女的帮助下,折了一枝紫薇,兴颠颠地跑到秦娉莹面前递给她。母女二人言笑晏晏,颇是逍遥自在。

  恰好秦嬷嬷端了解暑汤来,她搂过女儿,一勺一勺地喂她喝了,才放她继续去玩,视线却是不敢离半分。

  秦嬷嬷瞧她一副紧张万分的模样,笑道:“小郡主聪明伶俐,夫人不必担心。”她是卢国公府出来的,伺候秦娉莹多年,说话间并不多拘束。

  秦娉莹听了淡淡一笑,女儿是她的倚仗。太子在世时,她求子不能。谁会想到太子死后一月,自己竟被诊出两月身孕。真是造化弄人!

  秦嬷嬷又低声说道:“夫人可想好后路了?”

  秦娉莹闻言,怒色一闪而过,显露出原本凌厉的眉眼,与方才温婉的模样相差甚远。宣政殿下旨当日,就有消息传来咸阳宫。顾初静当真与她八字不合,在东宫不仅得殷元暻欢心,便是宫娥内侍也多赞她,压过她一头。如今死得骨头能当鼓敲,还能给活着的人添堵作障。

  “贱人阴魂不散!我就不信,他们连文宣太子的脸面都不顾。”秦娉莹压低声音说道,面容有些狰狞。

  “父亲那边可传过信了?”

  秦嬷嬷忙答道:“那日就去信了,回来的人说,陛下虽然下旨三法司同查,但国公爷和顾凌都要避嫌。最后还是命肃安郡王牵头处理。”

  “殷元昭……”秦娉莹喃喃念道,随即冷哼一声:“他也是个麻烦人物。其他人呢?”

  “因刑部尚书告病在家,由接任侍郎之位的林正充当三司之一,与御史台周德淞、大理寺萧培生一起协助查办。”

  秦娉莹低眸沉思。林正破案无数,为人还算清正,历来以证据定案。两年前协同处理王宪一案得嘉平帝赞赏,郭平调任后由吏部举荐升任刑部侍郎,不曾听说他与哪位皇子交好。只要无凭无据,谅他不敢轻易定罪。萧培生是顾凌得意门生,自是向着他的。至于周德淞,想到此她眉头微蹙,父亲怎会让魏王的人参与此事。

  片刻后,秦娉莹轻声说道:“你再去传个话,就说我有事要见他一面。”

  秦嬷嬷闻言却是迟疑一会儿,小心翼翼地打量她神色,劝道:“夫人,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秦娉莹瞥她一眼,好似已经知道她要说的话,眼中闪过几丝不耐,而后冷冷说道:“嬷嬷,你在我身边多年,当知有些话不该说。”

  秦嬷嬷轻叹着低下头,称了声是。随后收拾了汤碗退下,自去传信不提。

  刑部部堂,时隔两年殷元昭再次踏入。旧事旧景历历在目,如同昨日。

  他手里捏着一份供词,眼睛随意地瞥了两道,就将上面写的内容看了个来回,不过是些虚言。为殷元宜之托,无论如何也不能将翠玉供出来。故而顾凌找了个借口让人顶了壳子。那人糊里糊涂,说是不知从哪儿听来,也不知其中轻重,谁料无意间让顾寺卿听着当了真。

  林正和周德淞之前已是看过供词,暗道顾凌荒唐,岂可因无凭无据的几句街头闲话就金殿喊冤。如今嘉平帝发下旨意,却让他们从何着手。他二人偷偷打量殷元昭神色,好似也在估量此案真伪。

  萧培生想起临来前,顾凌特意交代,要深入地去查,切不可被表象所蒙蔽。他见殷元昭看了供词后仍是不语,掂掂老师的话中之意,站起身上前说道:“王爷,空穴才来风,事出必有因。人证之言虽无证无据,但想来也非无稽之谈。还请王爷明察。”

  殷元昭淡淡一笑,抬手示意他安坐,道:“萧少卿不必担忧。本王只是想时隔多年,人事皆非,该从何着手而已。”他转而望向林正,问道:“林侍郎有何看法?”

  林正忙道:“王爷,如今要查,只能寄希望于当年东宫幸存之人。此事下官即刻去办。”

  话音刚落,周德淞上前拱了拱手,道:“敬懿夫人处,王爷打算如何处置?她是关键人物,当时也在东宫。”

  殷元昭并不意外他这一问,闻言便道:“此言有理。不过敬懿夫人身份不一般,就有劳周御史亲自走一趟咸阳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