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如昭华_作者:斯月一(61)

  片刻后瑶琴回来,见柳如卿起了,抿唇对她一笑,道:“姑娘先歇会,待会咱们就去雪竞巷。”说罢指挥仆役把收拾好的箱笼往外搬去。

  柳如卿昨日已得了消息,想着远香堂也无她的东西,索性让开一步到庭院里坐着。

  碧空如洗,万里无云。盛开的紫薇花向晴空伸展,挣扎着与天比高,有风来时扶疏摇曳,婀娜多姿。

  小丫头侧身进来,跑到瑶琴身边低语。瑶琴听后,一边打发她去请,一边走到柳如卿身边,小声笑道:“姑娘,齐侍卫来了,想来是王爷差他来传话。”

  柳如卿听她言中之意,面上瞬间泛起一片薄红,美目一挑,嗔道:“连你也取笑我。”说罢转过身去故作不理,任由瑶琴求饶不说。

  两人戏耍间齐越已到跟前,拱手道:“柳姑娘,瑶琴姑娘,卑职奉王爷之命送两位姑娘去雪竞巷。”

  柳如卿抬头见太阳高照,疑惑他们尚未出发,不由问道:“不是说好今日要离开上京么?”

  “正是,定了未时出发。我先送姑娘们过去,再与王爷会合。”

  柳如卿还有些奇怪,瑶琴在她耳边道:“今日是中元节,总要拜祭了先王再走。”古来规矩,中元节必须在午前祭拜先人。皇族贵戚规矩更多,礼部对祭拜时辰、祭祀物品都有详尽规定,若是越了规格、失了礼仪,又得被御史参上一本。不过民间财力不足,拖到九十月份也是常有之事。

  说话间有仆婢前来请示,道箱笼归整完毕。柳如卿一行四人出了王府,她与瑶琴琼箫登车,齐越骑马在旁。肃安王府附近,皆是王公贵族府邸,路上行人不多,远远瞧见马车上的王府徽记,也是急忙避开。直到进了宣平坊,才有人间烟火气息。街市繁华,叫卖声不绝如缕。孩童四处流窜,欢声笑语不断。

  琼箫甚少出王府,又是少年心性,掀开车帘往外看,只觉处处惊奇。齐越担心他们嫌闷,松开缰绳,由着马蹄慢悠悠地踏在道上,一边向她们解释街景。一路走来,倒也不觉无聊。

  雪竟巷的院子离济世堂不远,也是一明两暗的格局。瑶琴昨日已经着人收拾,两个年纪稍大的娘子正在院里等候,见她们来了,忙上前拜见。众人一起把箱笼卸下,待整理好已近正午。

  齐越见状便告辞离去,柳如卿等人知道时间紧迫,并不留客,仅是送到门口叮嘱万事小心。齐越对他们一拱手,翻身上马,姿态潇洒。走了不过十余丈,他忽然调转马头。

  众人摸不透他的用意,“哒哒”的马蹄声好似踏在人的心弦。齐越走到她们跟前,阳光在他身上洒下一层金辉,他扬眉笑问:“可有东西要我带回?”话是朝着三人说,却只看着当中一人。

  早在齐越送点心的时候,柳如卿就看出他促狭的性子。闻言不由瞪他几眼,尤觉不足,脸上仍是烫的厉害,她不自觉地咬住嘴唇,心里默道,偏偏这一个两个的都喜欢作弄她。又想到殷元昭态度晦暗不明,心里犹豫难定。

  齐越等了一会,见她不出声,虽有些失望,但也无法,只好扬鞭离去。不料刚走几步,就听到背后有人轻声唤道:“齐越,你等等。”他回头望去,只见到青色裙摆掠过门墙,如一只蝴蝶蹁跹而去。

  柳如卿快步进屋,幸好方才已收拾妥当,笔墨纸砚均取了出来整齐地摆在桌上。她从中抽出一张纸笺平铺放好,侧目见瑶琴跟着进来送水研墨,朝她抿唇一笑谢过。她面上红晕未褪,提笔欲写,却是千言万语无从诉。瑶琴捏住墨锭,在砚台之上垂直地打着圈,不过一会儿,淡淡的烟墨香味四散开来,扰乱了她的思绪。

  柳如卿拧着眉,盯着花笺一动不动,暗自懊恼方才一时情急叫住齐越,现在倒不知如何收场。正踌躇欲进还退之时,耳边骤然响起昨晚为她一人所奏的箫曲,满腔情意立时涌上心头。她抬了抬胳膊,不顾痛楚,蘸墨挥毫,一气呵成。搁笔之后又觉几日未写字,技艺有些生疏,左看右看却是不满意。

  瑶琴见她写好之后又无动作,刚想探头去瞧花笺,就觉眼前一花。柳如卿已经将它翻过篇去,堪堪留给她一面白纸,还歪着头盈盈一笑,语意含羞:“不能看。”随即小心提起来凑到嘴边吹干,又叠了个方胜儿,这才出门来递给齐越,道:“你们一路保重。”

  齐越接过,放进怀里收好,笑道:“我一定转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