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秦要亡了!_作者:青色兔子(151)

  又写到蒙盐领兵攻战了丰邑之事。

  刘萤于军事上知道的消息有限,只将自己接触到的日常写上去,比如蒙盐来后,从前给驿馆送水的小伙子去投军了,说是给的条件好,甚至能有肉吃;市集停了几日,又开起来,卖鱼的渐渐多了。当然,她想要探望刘邦家眷被拒绝的事儿也写了,不过她是以自我反省的姿态写的,又向胡亥求情,说吕雉能力出众,可以帮助自己宣讲新政。

  胡亥收到刘萤奏章的时候,刚把“假赵高”的头颅给邮出去。

  他读得津津有味,好像透过刘萤的眼睛,看到千里之外沛县丰邑的百姓生活。

  读到蒙盐拒绝刘萤探望吕雉一事,胡亥大笑。

  他早已知道,情感上来说,蒙盐恨不能杀他而后快。

  迫于形势,蒙盐只能低头称臣,对着他这个皇帝也不能撂撅子,肯定憋得很难受。

  于是这不痛快,就冲着刘萤去了。

  虽然是拒绝的刘萤,可是这脸打的可是他的。

  胡亥忽然有点期待,等蒙盐日后知道假赵高头颅一事时的情形——毕竟他打的就是只瞒一时,先把萧何族人骗过来再说的主意。

  到时候,蒙小将军恐怕会气得跳脚。

  胡亥抚了抚眉毛,微笑起来。

  他是很笃定,蒙盐一定会被骗的。

  “阿南和小团子呢?”胡亥放下奏章。

  随着每日的请安,小团子渐渐放下了对胡亥的敌意警戒。

  他这情绪倒不是针对胡亥,而是从小不见外人,稍微有一点自闭,又很缺乏安全感。

  蒙阿南则不同。虽然他才是那个失了父亲的小孩,但是因为母亲方氏照顾到位、爱护有加,反倒活泼开朗。

  两个小孩同年,都是五岁,虽然小团子慢热,但玩作一块之后,也就熟悉起来。

  胡亥便索性叫底下人把他俩一块养了,每天也一起召见来说几句话。

  侍者阿圆回禀道:“郎中令赵大人在偏殿教公子与蒙氏阿南认我朝地图呢。”

  胡亥笑道:“他俩字都不认识,还能认地图?”他仰起头,思索着,“是该给他俩找个老师了……”

  谁比较合适呢?这事儿不急,慢慢寻。

  果然如胡亥所料。

  蒙盐收到“赵高头颅”后,激动而又悲壮,召集了昔日父亲的部下苏角、涉间等人,一起开匣检视。

  从咸阳到沛县,邮人走了半个月,虽放了阻止腐坏之物,“赵高头颅”却也已经面容模糊。

  而所谓的开匣检视,其实并没有人真的本着怀疑的态度去查看。

  只是为了一睹仇人头颅罢了。

  毕竟在这个君王一诺千金的时代,没有人能想到,皇帝会送一个假头颅来。

  如果赵高未死,那么皇帝肯定还会留他在朝中做事,否则保下赵高便毫无意义。

  而只要赵高还在朝中做事,那么这个谎言不用别人调查就会迅速告破。

  不只是蒙盐,便是苏角、涉间等人看来,既然皇帝送来了头颅,那就是真的赵高头颅。

  在他们的认知中,如果皇帝不愿意做这个交换,是会明发谕旨,保下赵高的。

  可以说胡亥这一次能骗成功,是以削弱臣子对自己允诺的信任感为代价的。

  然而胡亥觉得很划算。

  因为在蒙盐恨他恨得牙痒痒的情况下,压根谈不上信任的问题。

  他俩现在虽然是为君臣,将来却是要做敌人的。

  当然胡亥有信心,虽然中期会成为敌人,但最终蒙盐还是要做他的小弟。

  不骗敌人,才是奇怪。

  有家族血仇在前,再加一笔欺骗,正所谓虱子多了不痒。

  估计也就是万一他落到蒙盐手中,是会被斩首给个痛快,还是会被凌迟折磨至死的区别。

  见了赵高头颅,涉间击掌叫好,大笑道:“好好好!将军!你为蒙恬大将军报了仇!当初这赵高小人上蹿下跳,因为从前一点小事,诬陷蒙恬大将军,害死蒙氏满门男子。我当时若在咸阳,定会提刀杀入他的郎中令府,焉得留他苟活至今?!”

  苏角感叹道:“天道好轮回。大将军泉下有知,也该瞑目了。”又道:“大将军在天之灵,看到将军如今独当一面,不知有多欣慰。唉,可惜了大将军……”

  涉间仍是大笑,道:“取酒来!末将告罪——军中不能饮酒,可是末将实在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