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秦要亡了!_作者:青色兔子(273)

  赵高临走之前,曾与阎乐密谈,问他是否愿意一起逃出关去,流亡民间。

  阎乐只当赵高被兵临城下吓破了胆,他好端端的咸阳令兼郎中令不做,去民间做什么流浪儿?

  开罪不起岳父,阎乐当时只是笑道:“岳父何必太过忧心?即便不能再有天下,可是关中易守难攻,我们守着关中,辅佐秦王,岂不是也很好吗?”

  赵高便知道这女婿是救不起了,于是不再多话。

  而次日阎乐酒醒后,发现风云大变,他岳父竟然废了小皇帝要自立——这众大臣自然不能答应。于是他岳父退一步,辅佐子婴做了秦王。可是谁又能想到,子婴王位还没坐稳,就先密谋杀了他岳父。

  这一切兔起鹘落,阎乐都没来得调兵,他岳父已经凉了。

  直到刘邦破关入咸阳,阎乐临死之前,想起前因后果,才知道那夜岳父不是吓破了胆,而是有意要带他一起遁走。可叹错失良机!

  头颅落地那一刹那,阎乐还在想着——可是子婴为什么愿意陪岳父唱这样一场大戏呢?

  他再也没有机会去想明白了。

  赵高一派被清。

  原本秦朝的大臣们,分批来向刘邦投诚。

  一开始大家都还要脸,不好意思这么明白得、断然得就舍弃大秦。

  还是叔孙通脸皮厚,率领七十博士,于道旁亲迎刘邦,恭诵祝词。

  这事儿本来应该仆射周青臣来做,可惜周青臣的脸皮比叔孙通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称病推辞了。

  叔孙通的老师,孔子八世孙孔鲋,被自己这个徒弟气得要吐血。

  昔日孔鲋跟随陈胜,举着反秦的大旗。后来因为叔孙通求情,胡亥派了夏临渊、李甲,跟随张耳、蒯彻等人前去,在陈胜被车夫所杀之后,把孔鲋送回了咸阳,交给叔孙通。

  当初孔鲋死活不肯为大秦效力,现在却也不肯干干脆脆就跟了刘邦。

  在孔鲋看来,自己这个徒弟叔孙通简直丢人!真不知道自己当初怎么瞎了眼,还觉得这个学生不是一般人,甚至想过把女儿许配给他。

  叔孙通浑然不在意别人的眼光。

  他在刘邦大笑声中起身,朗声道:“臣博士叔孙通,见过汉中王,愿吾王长寿安康、百战百胜!”

  “好好好。你还做你的博士。”刘邦笑呵呵道:“跟你打听个人,有个叫萧何的,原来是我的老相识,在咸阳做了少府的大官。我这入关来,他也不曾来见我,你可知道他人在哪里?”

  叔孙通叹道:“您有所不知。当初您兵临城下,萧少府恐怕您清算旧账,已经连夜逃走了。”

  刘邦眸色一冷,仍是笑道:“他素来谨慎,做了大官,倒越发胆小了。”于是按下此节,暂且不提。

  张良匆匆而来,面带忧色,附耳道:“沛公,御史府中所藏的律令、图书,都已被烧毁。”

  刘邦微愣,道:“不过是些书罢了,何须担忧?”

  张良叹道:“这些律令图书,记载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若得之,沛公您便如虎添翼。”

  刘邦骂道:“这绝对是萧何那老小子干的!别人没有这样细的心思!他妈的不是东西,当初他家人在丰邑,多亏我妥善照料。他倒好,吃了没几日皇粮,就反过来坏我好事!”大怒,即刻就召兵丁,要他们去萧少府官邸,活捉府中人。

  萧何是已经不在了,他的一双儿女也不见了,父母妻子与仆从侍女却还都在。

  捉来问时,谁也不知萧何去了哪里。

  气得刘邦跳脚,撸着袖子要剐了萧何的家人。

  好在张良从旁谏言,才保得萧何家人性命。

  而萧何也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听闻刘邦领军前来,萧何连叙旧的话怎么说都想好了,谁知道半夜起来解个手,人就被绑了,麻袋套头,运出关外去。

  在板车上颠簸了一日一夜,萧何头上的麻袋才被取下来。

  他晕头转向得睁睁眼,就见脑袋旁边坐着俩人,都正低头瞅着他。

  你道这俩人是谁?

  一为赵高,一为李斯。

  仿佛并不在意萧何能听到,传说中一个被诛杀,一个病死的俩人正讨论得正欢。

  “你说这人有何奇特之处,到了这份上陛下叮嘱一定带上他?”李斯精光内藏的眼睛仔细研究着萧何。

  赵高也摸着下巴,瞅着萧何,仿佛在看砧板上的肉,喃喃道:“谁说不是呢——想当初陛下招降,还没见到这姓萧的时候,就叫我暗中留意沛县投降来的萧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