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秦要亡了!_作者:青色兔子(349)

  蒙盐苦笑, 只能道:“谢陛下恩典。”

  与李婧、尉阿撩说说话吗?

  说什么呢——他做的这些事, 都不堪对人言。

  胡亥发旨,将“项羽”以“鲁公‘之礼下葬。

  这鲁公,乃是当初楚怀王分封时,使宋义夺项氏兵权,给项羽的封号。

  项羽当时大为不悦, 觉得是对他的蔑视侮辱。

  但是现在, 他连不悦的权力都没有了。

  毕竟,“项羽”已死。

  说来也怪,项羽已死, 楚地都投降了,可是鲁地的百姓反倒坚持不投降。

  儒家思想最深入的地方,算是望风而降的诸侯们的最后一层遮羞布了。

  待到胡亥派人,持“项羽”头颅,给鲁地老少示众之后,鲁地百姓也都顺势投降,复归于大秦。

  鲁地之事才定,忽然临江王又反。

  这临江王原是项羽所封诸侯之一,都江陵。秦楚汉三方混战之时,临江王共敖不声不响,既不出兵帮项羽,也不发书投降大秦,本来拥兵自重,到最后顺理成章投降胜利者,也能保住王位。

  然而可惜这共敖年岁大了,一病去了。

  共敖的儿子,共尉便继承了王位。

  共尉乃是年轻人,血气方刚,素来又仰慕项羽为人,听说霸王乌江自刎,被激起一腔热血,被周围青年伙伴一鼓动,说反就反了。

  既无谋略,也无规划,起事之前甚至都没找几个诸侯联合一下。

  对于大秦来说,这不是送上门来的点心吗?

  一时间朝中将领都跃跃欲试,这不是送上门来的军功吗?

  之前功劳不够封王的,这次赶紧上啊!

  到时候打下来,那临江王的地盘,怎么都能分一半?

  刘邦这种鸡贼的人,立马就上书请求出战了,极力说自己从前“未有尺寸之功”,将来却要“腆居国丈尊位”,他感觉这样不行,这样不对,请求皇帝给个机会,让他也为大秦抛头颅、洒热血。

  胡亥怎么可能把这功劳放到刘邦手中?

  刘邦自己也心知肚明这一点。

  但是该做的姿态还是要做的。,

  而胡亥盘点朝中将领,这一战要派出的,便是他准备培养的新主将。

  像楚王韩信、蒙盐等人,功劳已经足够大,阅历也足够多了。

  李由、冯劫都是相门后人,允文允武,然而这是要留在中央的人才。

  最后,胡亥选择了秦嘉。

  秦嘉,是从南越就跟随他的,算是比较早的追随者。

  之后,秦嘉按照他的安排,领兵前去支援蒙盐,并卧底楚军,最终凯旋归来。

  论带兵经验,这秦嘉有;论忠诚度,这秦嘉也不错。

  若是好好打磨一番,这秦嘉也可做个守成将军。

  定了秦嘉,胡亥也要给归顺的诸侯一点甜头,好给天下起榜样作用。

  其中,衡山王吴芮又相对来说比较合适。征战中,这吴芮三边不沾,但是归顺大秦,他是第一批,而且他的封地本就离临江王封地最近,也了解当地民情地势。

  胡亥初步定下了秦嘉与吴芮搭档的阵容,在正式昭告天下之前,先与左右丞相商议。

  冯去疾强拖病体,入宫觐见,虚弱道:“陛下三思。”

  胡亥正色道:“老丞相请讲。”

  冯去疾如今干瘦得几乎只剩了一把骨头,咳嗽连连,断断续续道:“陛下,如今天下看似平定,实际危险比之七年前尤甚。临江王竖子谋反,不足为惧。但是众诸侯都看着呐。他们这会儿按兵不动,便是还在掂量,要看这临江王下场如何,我大秦国力又如何。所以平临江王叛乱,这一战,只能赢,不能输。一旦打输了,立时便是诸侯蜂拥而上,大战再临。”

  胡亥听得面色沉重,离座长揖道:“谢老丞相教诲。朕此前一心想着大秦来日风光,却是忽略了眼下。”

  “陛下高瞻远瞩,走一步,看十步,非臣等所能及。”冯去疾颤巍巍道:“眼前事,正该老臣等来提醒陛下。”

  胡亥踱步,思索道:“如此一来,秦嘉与吴芮结伴,便不是最稳妥的选择了。”

  “陛下英明。”

  胡亥叹息道:“若要必胜,朕其实知道该派何人。”

  大秦百战百胜的将军,便是如今的楚王韩信。

  冯去疾白眉长垂,道:“其实此战的重要性,不用老臣来说,陛下早已想到。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陛下是宁愿冒着此战可能输掉的风险,也不愿起用楚王韩信。老臣斗胆,敢问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