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系统_作者:马桶上的小孩(284)

  南河:“这就是所谓的……实用性计划性的屠城了啊……之前你攻下了晋国在黄河南岸的其他城池,进行屠城,也是这个原因吧。”

  辛翳脸色白了白:“那时候先生病重,此事我便没有回信告知,但……到如今您也知道了啊。先生悲悯天人,去晋国打仗之前,您就三番五次与我重申,说可发配他们至楚国南地待开垦的地域,这样有助于人口与粮产。我最终没有那么做。因为那样做,可能我就不会胜利,可能多处中箭潦草退散的不是淳任余,就是我了。”

  这件事,还是南河到了晋国才知道的。

  攻打上阳之前,晋国还有几座城池在黄河南岸,虽不是大城,但也是上阳的屏障。辛翳攻打下之后,毫不犹豫的屠戮了百姓。原因很简单,楚国目标是难以攻克的上阳和黄河,这几座城都会是楚国屯兵屯粮的大后方,楚国开始攻打上阳之后,就无暇顾及后方。

  而淳任余民心极盛,每次征兵一呼百应,晋国百姓无不以他为仰。

  若是不屠城,那几座城池的百姓如果听说淳任余被伤或上阳即将被攻打下的消息,就算是贩夫走卒,可能也会想着通敌、反抗,或者烧毁粮草,毒死战马。

  后方一乱,本就是第一次和淳任余这等老将交手的辛翳必定更没有胜算,若淳任余利用楚国动乱的后方,辛翳能不能回来还说不定。

  南河自以为性格算是冷了,但辛翳早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就认清了许多事情,对于战争与取舍,他比她更有一种极致实用的冷酷。

  这甚至有时候会显得南河心软。

  但南河又如何能不心软。谁都没有错,可她曾见过齐灭鲁的战役,看过楚国攻打下吴越等国,她经历过屠城,见过俘虏背车,她……没法把自己摆在实用性屠城的角度。

  辛翳:“您也知道,那时候不止是晋国,且兰东越也都有些不安分,将那些城池的百姓集体发配到南地,需要大量人马监督,我们也调配不出来。再加上又是冬季,就算楚国能在他们有能力下地产粮之前的几个月,天天都喂饱他们,但这样迁移能活下来的怕是不足三成。这已经不是不划算的问题了。”

  南河半晌道:“你不用与我解释那么多。其实这些事情,我也懂,我只是在想办法。鼓励开垦,大修矿井,就是为了容纳这些俘虏,也为了让刀下的亡魂,能够成为楚国的生产力。这是别的国家都不可能做到,只有拥有千里未垦沃土的楚国,有风调雨水与交错水利的楚国才能做到的事。……但如果做不到,你才是王,你有决定这一切的权力。”

  辛翳舔了舔嘴唇,艰难道:“我只是怕……我只是不想先生说我是嗜杀,我不想让先生也相信那些外头说楚国,说楚王的传言……”

  不,南河了解他。她也知道面对自己手下的屠杀,他不会在心里推卸责任,更不会毫无触动。他自个儿都那么多次面对生死,自然知道每一次屠城也会有多少人成了刀下亡魂,知道那些人面对死亡的痛苦。

  如果不想承担这些,不如早早退到山中江渚垂钓去。

  但既然为王,就必须选择胜利与生存。

  南河:“不。我这么了解你,我自然不会信。但有时候我就在想,这就是我们的区别。”

  她在他对她拔刀的时候就感叹过,他真是个霸王种。

  但这种感触只在这些年愈发加深。

  他背负的东西,比她这个做令尹的多太多了。他也更坚定不移,如果眼前的情况下,杀一些人只为了保另一些人,他愿意背负也能果断的作出选择。战争无法避免,他不为王,也会有别人为王,也会有别人为了胜利而屠城。

  谁都想救是浪漫主义的英雄才会做的事。

  他可不是英雄,他从小就知道生存与选择。

  第87章 风雨

  “不过越国和虎方,怎么忽然也出现异动了。”南河皱眉道。

  辛翳托着下巴, 翻着军报道:“越国情有可原。”

  毕竟吴越两国曾经都被辛翳父亲年轻时所灭, 他父亲去世后, 邑叔凭掌管大权, 却也更多把注意力放在和朝中内臣斗争中,对周边失去管控,齐国便自称接收了一位从越国出逃的公子,而后扶持公子,让他迎娶齐女,又助他复国。

  但那位越公子的身份却存疑,越国崇尚刺青, 但那位越公子身上刺青却粗陋简单, 如同乡野村夫。且听说他举止也粗陋, 越国已经登堂入室上百年,旧日向楚国称臣时,国君也多次前往郢都,除了发式与衣纹仍有吴越风俗, 但大致已经懂礼了, 就算公子是庶子也不该那样粗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