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系统_作者:马桶上的小孩(662)

  晋国稍作犹豫,再两封国书来往商议之后,同意了这个要求。

  赵国从上党一代,将马种与铁矿运入,而晋国对于做渡桥一事轻车熟路,仅仅十五日,就搭建好了六座渡桥。赵国派来检验渡桥的不是别人,正是宫中颇为受宠的巨鹿君。为了表示敬重,晋王也派狐氏兄弟二人先去相迎,随着巨鹿君监工督查。

  巨鹿君检查的事无巨细,甚至连铁索连接处,都命人细细查探了一番。

  狐氏俩兄弟都是面上都和气温柔,也跟他一一说明。巨鹿君却留了个心眼,此次前来,就是带着不少兵马来的,就是为了防止晋国再做手脚。

  往前数个两三百年,谁也不会有这样的提防,但到了如今,谁要是不提防,都让人觉得背后有诈了。

  每一条渡桥有两三百人把守,重要的不是守住,而是看管。

  巨鹿君这才带着车队施施然的走了,下一步再来这里的,就该是万千大军了。

  巨鹿君才刚走,狐笠似乎水土不服又是病重,他甚至认为自己命不久矣,旧虞本家一时大乱,他便带着低低,管不上成周这些大事,先回了旧虞。

  晋王倒是对他的病也算体谅,明明大事当头,还是让他回了旧虞。

  这消息,自然也传到了赵国。

  赵国大军如期而至,那头,晋国上党地区的军队,也收到了铁矿与种马,但因种马护送困难,或许需要不少士兵跟着送至晋国中部的马场。

  关于赵国落魄了的传言,传遍天下,但当赵国的军队拔营至成周一带的时候,每一个晋国士兵都对那传言产生了怀疑。赵国军队步伐划一,兵甲整备,甚至连马匹都皮毛油亮,看起来似乎还是那个震慑北方的赵国——

  这到底是赵国被逼的南下求生,还是两个大国早已做好准备的一场大战?

  如果是后者,晋国卷进去还能有善终么?

  每一个晋国士兵,都在想这个问题。

  当赵国的军队一部分通过成周的时候,赵国倒是表面一团和气,还想搞个赵晋一家亲军营联谊活动似的,但晋国并没显出当初晋楚结盟的样子,反倒对赵国有所避让。

  赵国发现和气不起来就也算了,反正各取所需。

  一切计划顺遂进行,赵国渡河的速度比想象中更慢,几日过后也不过才有民兵和军人两万人左右通过了成周,到南地扎营。而雪也渐渐开始消融,偶尔下起的小雪更像是,在沉沉不肯亮的黎明中乱洒,守卫成周的晋国将士仍在初春惫懒的睡眠之中,却忽然听闻到城墙头的号角与敲鼓声。

  这声音已经许久没有响过了,晋国士兵忽然惊坐起,冲出营帐,却有些蒙了。

  不对,这能是谁来攻打?难不成是楚国?

  但却见成周城内乱坐一片,火海四起,城墙上甚至不停地朝内飞下箭雨,刚出了自己的营帐,转身就看到营帐被扎成了刺猬,细雨配上火海,竟还有人朝城墙下的驻防地带,扔起点燃的柴薪,柴薪遇上薄水,将灭未灭,黑烟滚滚,一时间竟连冲来的人是敌是友都看不清楚。

  能这样进攻成周的,怕是只有赵国了!

  可虽说借道成周城,但是并不打开城门,只让赵国利用城外官道、航路与渡船,赵国何以攻城?

  但此番进攻之下,明显是有赵人在深夜中涌上了城墙,甚至有意误吹号角,乱打鼓语,搞得城内士兵惊惶不堪,一片混乱。

  而城门似乎也在里应外合之下被打开,北侧靠河,南侧却有大量已经渡过黄河的赵国士兵,反涌进城中,意图攻下成周!

  当赵国骑着高头大马杀入城中时,晋国士兵对成周城防的信赖也崩塌,他们再无信心,本来就被赵国这几日的治军所震慑,再加上最重要的城门都被破了,晋国士兵守城也没有意义。

  而且这座成周城修建不过两年多,哪里有什么生在这里养在这里的百姓,更多的都是修船的工匠与游走的商人,他们见到城破,最早乘着各自的船只逃走。

  又加之狐氏兄弟不在,城守不知所踪,赵国的猛攻之下,晋国士兵大乱,竟打开北侧城门,也通过水路慌忙撤逃。

  赵国在天色大亮之前,就占据了这座之前久攻不下的成周城。

  或死或逃,这座崭新坚固的城,留给了赵国。

  但遥遥听到这消息的舒,却拊掌点头。

  所谓遥遥,却也不算遥远。

  舒正住在旧虞狐氏的祖宅内,毫不介意的占据了主屋,听着消息来报,散座在凭几中,道:“都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