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六零~我是锦鲤_作者:传山(297)

  如果不是龙龙上学,黄曼玲早就带着龙龙一起奔赴大丰生产队。

  “想也没办法,弟弟妹妹要回老家住段时间,龙龙只能在家里等弟弟妹妹们回来,不过龙龙可以给弟弟妹妹们写信。”

  周卫华在家里住了几天,也听说了不少,知道弟妹是怎么待自己儿子的。他内心充满了感激。

  “对哦,我可以给弟弟妹妹写信。”找到缓解思念的正确方式,龙龙高兴的拍拍小手。

  在部队大门口,和爸爸嬉闹的龙龙,不小心撞到一位阿姨,“同志,不好意思,我儿子不是故意的。”

  “不要紧,咦,龙龙是你?”刘英没有想到撞到自己的小男孩,是龙龙。

  “英子阿姨好。”龙龙也认得刘英,在小婶婶家里他见过很多次。英子阿姨可会带着他和弟弟妹妹们玩了。

  “龙龙好,怎么来这里啊?”

  “我爸爸探亲回家,说好今天来看小叔叔。英子阿姨要一起吗?”

  “不了,阿姨有事要出去。”

  “阿姨,再见。”

  “龙龙,再见。”

  挥手告别,一大一小谁都没有注意到边上站着的周卫华,他像个小透明,华丽丽的被忽视。

  谁也没有想到,之后他们会成为夫妻,一辈子恩恩爱爱相伴到老。

  缘分天注定。

  刘长城在家里听着老周和他叨叨周卫华离婚的事情,还说妻子已经开始给儿子寻摸四儿媳的人选。

  开始刘长城也没有多想,只是听听打发时间。

  周卫华的条件是不错,但是他毕竟是二婚还有一个孩子,刘长城不会朝那上面去多想。他是说了给刘英介绍一个靠谱的对象,周卫华的情况明显不在他考虑的范围内。

  第145章

  时间转瞬即逝, 一年的时间,悠悠而过。

  全国恢复了高考, 比历史上提前了十年。

  不少老师教授返回工资岗位。

  瓜瓜也参加了高考,考上了最好的军校。

  转眼三年的时间,迎来了七十年代。港岛,澳岛顺利回归。

  海外的华夏人回来不少, 刘甜甜通过申请,开设了一家私人诊所。

  每周休息两天, 也挂名在部队医院兼职,主要是帮忙做一些大型复杂的手术。

  从几年前就开始研究农村问题,刘甜甜偶尔的一些建议,被采纳。

  和前世八十年代的模式差不多, 从今年(1972年)分田到户承包制。每年根据田地上交粮食和提留。

  国家还没有富裕到不收这些的时候,刘甜甜一家的户口现在不在农村, 没有资格分田, 但是她教会大丰村的乡亲们种植一些一年生的药材, 但是要求是不许打药,施化肥。只要是药材达标, 她都愿意收。

  除了开诊所,她还兼具收购药材。

  诊所已经开设半年的时间, 刘甜甜带着老太太搬了出来,买了一座大宅子,一家人现在住在外面,孩子们已经上学, 就在家的附近。

  诊所就开在自家,在胡同口的第一家,在侧面改建成门面,正对着繁华的街道。

  来往的行人比较多,买宅子,装修加上改建门面房,花了不少钱。

  隔壁的大宅子也是刘甜甜买下来的,不过是买给瓜瓜的。因为瓜瓜说了不和姐姐分开。

  此时的刘甜甜只有一个想法,胡同对面的四合院也得买下来,给孩子们。受前世的影响,刘甜甜打算多置办不动产,房产是不动产中最重要的。

  三进的大宅子,加上小花园占地不少,凭借着刘甜甜的医术,不愁没有钱。

  从部队退伍的护士林莹莹,在刘甜甜开办的诊所做事,从允许私营企业开设以来,城里的许多待业青年找到了工作。

  解决了就业荒,商人不能买卖田地,租赁也有要求。占用农田和山林,除了国家性质的用地以外,私人是不允许占用田地的。

  “刘医生,我下班啦!”林莹莹从部队退伍以后,安排的工作不满意。要去到离首都两三百里地的小镇上班,在乡镇的小医院,家里有养她长大的奶奶,已经年迈,离开老人去那么远,多少不合适。

  通过战友托战友,在刘甜甜的诊所上班,工资和休息时间都比安排的工作好。离家也近,穿过两条胡同就到家。平时她上班,奶奶也能过来串门,看看她,给她送中午饭。

  “好,路上注意安全。”刘甜甜收起手边的听诊器,放进盒子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