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六零~我是锦鲤_作者:传山(48)

  “真是聪明的孩子,爷爷记住了。会谨慎些,会记住甜甜的叮嘱。”

  “那就好,爷爷要不要和甜甜海市半日游。”这时候还不是那个啥最严厉的时候。

  “行,爷爷陪你,你不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吗?”

  “爷爷,只要自己看自己不是异样的眼光就行,别人的都不是问题,还有也不是人人都认识爷爷,大家都忙着讨生活,真没有多少人注意咱。”

  “是,是爷爷着相了。”郑云龙自嘲,真是这样。

  “爷爷是大人,越长大知道的越多就越害怕,甜甜就是那初生牛犊,小牛犊不怕。”嘻嘻的说出来。

  郑云龙不得不高看眼前的小姑娘一眼,真是不一样,很不一样。

  一天下来,两人已经很熟,刘甜甜在国营饭店买了一些吃的,郑老坚持送刘甜甜,已经是黄昏时分,让一个孩子单独回去,他很不放心。跟着刘甜甜一起走,直到走到军分区招待所前面,他才恍然大悟,就说小姑娘出手大方,原来是军人家庭出来的。看样子父辈的级别应该不低。

  离大门没有多远,刘甜甜看到站在外面等待她的爷爷和弟弟,“爷爷,瓜瓜,我回来啦。”

  刘长城眼神不错,一眼就认出来了孙女身边的郑云龙,他走上前去,“是你。”郑云龙也认出来眼前曾经在海市混的风生水起的刘长城,经历倭人和蓝军,人家都能依然如故,照样风声水起,绝对是个人物。现在看他住在这里面,那只是两面派,简直是个三面派 ,看来他的底子一直是红色的。

  那就难怪了,为人圆滑,长袖善舞,几面通吃,什么人也不得罪。隐藏的真深,小姑娘不简单看来是家传。

  “是,郑先生好眼力,一别经年,再次见到先生还是一如当年的风采。”

  “说笑了,我早已没有当年的样子,友人都惊讶我的变化。”郑云龙苦笑,嘴边泛起的笑容既苦涩又无奈。

  “有些东西会变化,可是有些永远也不会变化。郑先生可愿进屋喝杯清茶,小叙片刻。”刘长城可是知道眼前的人,这人曾经一度是倭人和蓝军暗杀名单上前几名的人。就是他那汉/奸堂弟几次相邀他出山,都让他以身体不好为由婉拒了。

  见到郑云龙,没有想到他落魄成了这样,他不能批判或者多说什么,从他的精神面貌和穿着能知道他过得不是很好。

  “愿,像刘先生这样还能邀请郑某的人可不多,甚至可以说寥寥无几。”郑云龙知道像眼前这样身份的人,能单独邀请自己的人,可真是没有几人,他当然愿意和他聊聊,不为别的,就是想多知道一些未来的动向。今天下午闲逛时,他也想明白了。

  纵观历史,每一个新的政/权刚诞生的时候,总会有动荡磨合的时期,光明还是有的,即使自己等不到,可是他的儿子和未来孙子一定能等到。

  自己不为自己,确实该为他们该振奋些,不能颓废下去。

  随刘家三口一起进去,瓜瓜也跟着刘甜甜喊郑爷爷,小小声,见到陌生人,他还是有些胆怯,有些害羞。

  姐弟俩各自洗澡洗漱,然后出来安静的坐在一边的沙发上,听爷爷和郑爷爷聊天,这次郑云龙说了很多,包括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

  刘长城频频点头,也说了自己的很多看法,意思是让郑云龙还是不要住在海市的好,去到一偏远一点的地方,相信会生活的更好。

  姐弟俩没有听完,早早的就睡了。

  两位年龄差不多的人后面说了什么,刘甜甜不知道。

  只是等回到老家大丰村以后,才发现村里多了一户人家,郑云龙主动申请去到农村支援建设。

  一家人都去了,离婚的大儿子,还在读书的小儿子,老妻孙佩华都去了大丰村。这是后话。

  谁也不知道,因为他们祖孙俩一搅合,搅动了很多人的命运,很多海市的名人得以有了新的安身之处,这是刘甜甜和刘长城自己也没有想到的。

  如果今天刘长城遇到的是别的文人,或者一些别的资/本/家,刘长城多半不会管这闲事,有些事他确实不方便管。

  只是郑云龙有些不一样,他在主席身边的时候,就听主席念叨过这人,说是立场坚定的爱国人士,那时候的郑云龙年轻,风华正茂,在海市那是很有名的贵公子,经常为我军说话。为我军在上层人士中扩张影响力起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