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你却不容我说那前廷之事。”寻说道。但话里早已没了埋怨之意。
那段回忆,也是两人不曾提及过的。或许他们当初本可以一直携手走下去,但……许许多多的原因,终究导致了那般结果。原因究竟有何,谁人理得清,谁人说得明?
那已是从前。
封道:“以武夺天下,以文治天下。过了许久,我才做到以文治天下,却没来得及明白,对你也应如此。”
寻还未明白封话中之意,他已御马停了下来,因为他们已经到了古陀山脚下。这儿是他们相遇的地方,军队曾在这里安营扎寨,而寻……曾在树上悠然窥伺。
封继续道:“以武遇你,以文留你。”
“……”寻愣了一瞬。
以武遇你,以文留你………此“文”很是耐人寻味啊。寻忽地笑道:“皇上的花言巧语,当真是层出不穷。”
封道:“可将‘花言巧语’换为‘真心所言’否。”
寻道:“既然‘花言巧语’也是皇上‘真心所言’,换与不换,想来无甚差别。”
封已下了马,将枣红骏马拴在停马柱边。“你如今也懂得了以他人之话奉还他人,怎不明白以他人之行奉还他人。”
寻也拴好了黑鬃马——没敢让两匹马绑在同处——正琢磨着封此话为何意,忽地想起那日的吻,顿觉羞恼:“不可能。”
封笑笑,走来握住寻的手腕,牵着她走上了蜿蜒绵亘的山路。“人也依旧。”
第35章 长寻府
古陀山道的九曲百折一如从前,坑洼与逼仄倒已浑然不见。过去只有寻那般性子欢脱之人,才会为了去迦城找趣儿而不顾山路难行,而如今这条山道已十分好走,到古陀寺烧香拜佛的人便也多了起来。方才山脚的停马柱另拴着许多马匹,便是证明。
封告诉寻,京都附近的寺庙向来香火旺盛,无奈许多百姓对着山道望而却步,朝廷这才拨了财款修造。
寻一路走,一路眺望山景,峰回路转,又是满眼绿青碧翠,只好浅浅笑道:“有些陌生了。”她已经十多年未曾回来过。
封道:“古陀寺也重新修葺了一番,规制变化许多。待会儿,你怕是会全然认不出来。”
古陀寺嵌在山腰上。山行几时,出现了古陀寺的影子,寻远远眺望一眼,已经不由得惊叹:“好美!”
此美,非华丽恢宏之美,乃缤纷喜庆之美也。古陀寺的修缮,一改延朝末年的奢华之风,显现出淳朴与热闹之意。浅鹅黄庙顶,红褐色墙身,仍显辉煌,却因地势偏下,并不显眼;寺庙后方的景致才叫人移不开眼。
四银柱分立四角,柱壁的四面各刻一列经文。近山两柱较高,几乎与山顶齐平,远山两柱较低,是前者的一半高。四银柱间有绳连接,绳上系挂着:彩旗霞旆,旗旆扬扬;斑斓灯笼,灯笼飘飘。
又有彼此相连的木管从相距百尺的瀑布引水,一直引到池子正中央的高台。进了古陀寺,径直走到后边,才发现高台为大理石所砌,周身布满纹路。引来的水流一部分从高台边缘直接落下,纷纷洒洒,激起簇簇水花,一部分沿着纹路流下,引人一探每条水流的路径究竟是哪般。
此外,还多了一座彩石桥、三座鲤鱼雕像、一条嵌在山壁上的许愿廊等。彩石桥上孩童居多,有蹲有跑,似乎都在寻找最大的彩石。许愿廊的栏上系满了红纱条,系满了心愿与祝福。
寻一面看,一面止不住地叹:“这当真是寺庙?怎地这般美丽?”封走在寻的身后,详细地解说了每处景观与其寓意,这会儿便回道:“前几年,迦城的富贵大家见古陀寺过于古旧,没有京都之气,便商讨着奉上了许多香火钱,恰好工部正务山道之事,于是一并重修了此地。”
寻点头,又道:“这般景色,恁地一直不曾有消息传到南亭。”此话或许是在问封,或许是自言自语,但封已经回道:“旗旆与灯笼是近日才挂上的。何况,哪是所有人都如你这般痴爱美景?试问,荒原星辰,除你之外,还有谁人喜欢?”
寻听罢,笑应:“在理。”
从古陀寺下来后,自然是去迦城。进了城门后,两人都下马步行。沿街走来,寻觉着还算熟悉,只因四五年前她曾回来过一回,即万家宴那一回。那时她投宿在千秋客栈,那现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