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七零好赚钱_作者:芙三九(246)

2019-02-09 芙三九

  卢晓璐捂住自己的嘴,说:“你放心,打死我也不说出去。”

  第三百一十一章 年货

  从冬季开始,乔青莲陆续投入一万多元,每个星期都发货回来。广东的饼干糕点糖果大量地发了回来,新潮的衣服,甚至热带的水果也大量地发了回来。

  每次一回来,等候在那里的商贩就一抢而空。

  乔青莲不得不感慨:过年,是中国人最疯狂的囤货的时节。

  这个时候,只要有货就卖得出去。

  当然,徐凯那里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要知道,那里已经成了周围十五个县市的批发部了,人们纷纷从百货公司和外贸那里,转向了物美价廉的徐凯批发部。

  徐凯开始五万五万的一批批进货。

  乔青莲向他推荐了广东那里的热带水果,徐凯第一次只进了伍佰元的水果,定了很高的价格,谁知道,都被政府部门和单位抢走了。小商贩们还没有尝到味道呢。

  徐凯决定一下子进三千元的水果,当然是不容易烂的水果。

  不到一天,又一抢而空。

  最后,有几个单位竟然先交钱,预定了水果。让徐凯最好在腊月二十以后发回来,这样,正好过年时用得上。

  货是预订的,又不愁销路,徐凯哪有不愿意的?

  写了挂号信给乔青莲,乔青莲正好也想在腊月二十日以后再进一批货,于是,写了挂号信,汇了款,只等发货了。

  这下,乔青莲坐在屋里就开始大把大把地进钱了。

  进入腊月,当家人都进入办年货程序。

  看到那么多人都往莲康批发部跑,国营商店的经理也偷偷派人去侦查了一番,发现,那里的东西确实物美价廉。

  可是,我们是国营商店,怎么能到私人的批发部去进货呢?那不是掉价吗?

  找来几个手下,大家商量了一下:现在,明明有好的货源,为什么不放下架子呢?赚钱才是硬道理啊!

  于是,国营商店的经理找到莲康批发部,要求他们为自己提供货源,不过,他们量大,要求再少一个点。

  尚德宣和曾照翠不能拿定主意,说是商量一下,明天给他答复。

  中午,乔青莲回到家里,尚德宣和曾照翠将此事说了。

  乔青莲大喜:“好啊!这是好事啊。答应他们。不过,要全款。不能赊账。他们进多少货?”

  尚德宣说:“他们只说货量大,没有说多少钱。”

  乔青莲说:“告诉他们,一万元可以再少一个点,别的,免谈,我们很忙。相宜市都在我们这里进货呢。”

  经理又来了。尚德宣问他们要进多少货。经理伸出三个指头:“三万。”

  尚德宣高兴应道:“好,我答应。不过,我们也是现货结账,所以,你要付全款。”

  经理说:“那是当然。不过,我们希望一个星期能够发回来。”

  尚德宣说:“那我就要拍电报了,你将进货的单子给我,我发过去,然后,你打款过去,三天联系车皮发货,三天后就到。”

  经理说:“那好。如果货卖得好,我们还会进一批。只是先试试。不过,每年,到过年的时候,我们的所有的货都卖得干干净净的,就是在最艰难的时候都是如此。”

  第三百一十二章 捡到一个宝

  尚德宣笑道:“那个时候,虽然没钱,可是,即使有钱,拿着钱都买不到呢。什么都要票呢。”

  经理笑了笑,递给尚德宣三张纸。

  尚德宣笑道:“这电报都要花不少钱呢。这钱应该你出。”

  经理笑道:“别斤斤计较啊,我们还要长远合作的,这个没有发票,我报销不了。我们进这么多货,你就出了这个钱吧,汇款的费用我出。”

  尚德宣只好点点头答应。

  七天后,来自广州的货就到来了。

  经理当天就在商店门口写了一个标语:来自广州的年货到了!卖完就没有了。

  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办年货的大婶子小媳妇就蜂拥而至。

  就像那东西不要钱似地,人们大声地喊着营业员,将看得见的货物都拿过来。

  最后来一句气壮山河的话语:“算账!”

  一个星期的时间,货物被抢得一干二净。

  这批货,省去了人力和物力,不用亲自到省城组织货源,价格上也比他们便宜,三万元的货,他们比原来多赚伍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