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好哭笑不得,苏氏夫妇明明是大学者,怎么对送首饰这么热衷?
“我年纪小,这些首饰藏不住,万一弄丢就不好了,不然杨教授先帮我存着?”
“也好,等你过了门再给你。”杨平觉得也有道理。
庄立军本来在旁边笑眯眯地听着,当听到这里时,一股浓烈的喜悦从心底蹿了上来,瞬间冲得他脸都红了。
苏弘毅也是一脸喜色,不住地点头,“好好啊,不过你可别再一口一个教授了,还是跟着立军称我们姥姥姥爷。”
两位老人眼神喜悦而单纯,被他们这样盯着,刘好好心里不忍,只能硬着头皮改口,“姥姥姥爷。”
“哎,好孩子好孩子!”杨平又欢喜又纠结,“你都改口了,我们做长辈的要是不送些什么,都显得没有礼数了。”
“我一直很喜欢二老的那本《中国历代政治制度考》,之前是在图书馆看到的,不知道二老能不能惠赐一本……”刘好好生怕他们又送出什么贵重的东西,连忙帮他们想了个既体面,自己收下又没有什么心理负担的礼物。
“这个简单啊!”苏弘毅高兴地去书房一堆乱翻,一边还埋怨杨平,“亏你还是读书人,总想着送些金啊玉啊之类的俗物,我这里还有几本古籍,都是了不得的好东西,好好,这些都给你……”
苏弘毅开心得就像是个孩子,其实他和杨平一样,都有一颗再天真自然不过的赤子之心,平时不爱与人交际,但对那些能够入得了他们眼的人,恨不得掏心掏肺,把什么都给他们,刘好好很幸运,恰好就成了那么一小撮能够入他们眼的人。
“我们南省潮湿多虫,这些古籍善本在南省如果没有合适的保存条件,很容易被损毁,那就太可惜了,还是放在您这里更妥当一些。”刘好好坚决不肯要太贵重的东西,但她说的话又很有道理,让二老连连点头。
苏弘毅翻出了自己和妻子写的书,叹了口气,“哪有见面礼就送这么一本书的,实在太寒酸了。”
“姥爷,古人还送鹅毛呢,礼轻情意重。”庄立军连忙帮着劝解。
“可是……”苏弘毅书生气很重,总想送个什么好东西,以示自己夫妇对刘好好的喜爱。
“我还有件事想要请二老帮忙,”刘好好有些局促地说。
“什么事?我们一定尽力!”苏弘毅和杨平的眼睛都亮了。
第二百四十九章 离开
“我之前在我们生产队的小学里做老师,农村的条件不好,孩子们没有什么课外书看,除了课本他们没有任何汲取知识的渠道,他们不知道什么三皇五帝,不知道唐宋元明清,甚至连什么是古代,什么是历史都不知道。后来我正好在废品收购站淘了不少连环画,上面零零碎碎地画着一些历史故事,他们都很爱看,但是那些连环画大都以故事演义为主,真实性本来就有待商榷,还有不少夸张的艺术处理,这些片段一样的小故事,他们越看越混乱,对历史没有办法有一个清晰系统的理解,错把故事当成真实的历史,一个孩子连自己国家的历史都不知道,是件很可悲的事情。”刘好好顿了顿,诚恳地看着认真听她说话的苏氏夫妇。
“二老都是史学界的大师,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一套针对没有任何基础的孩子们的历史读本,如果二老能够帮助呼吁编写出版一套面向孩子的历史故事集,那就真是太好了。”
“对!你说的对!历史不应该是只给学者研究,给大人看的,孩子也应该从小接受这样的教育!不知道过去,还谈什么国家民族的未来?”苏弘毅眼睛发亮,拍着大腿叫道,“用不着向人呼吁,我们自己来写!”
他就不信他堂堂一个历史学家写不出历史故事集。
“历史是客观的,枯燥的,想要按照脉络将一个个历史故事串联起来不难,但要想写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愿意读下去就不容易了。”杨平更理智一些,“我们俩写惯了学术论文,下笔行文书卷气太重了,恐怕孩子们不会喜欢读。”
“写给孩子们看的书,说容易很容易,说难也很难,不仅故事要生动,行文要有趣,最好还能配上图画,那种连环画他们最喜欢。”刘好好建议道。
“这对我们来说的确太难了,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还是应该找那些搞儿童文学的人一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