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嫂奋斗史_作者:苏四公子(433)

  教室里至少有一半的人听懂了,大部分都是刘好好原本的学生,不管家人怎么想,他们跟着她读书本来就不是为了考大学,完全就是乐意听她上课,对他们来说读书虽然辛苦,却不是什么沉重的负担,他们已经学会了在读书中寻找乐趣。

  相比之下,那些初次来听她讲座的孩子就显得十分懵懂了,他们觉得自己好像是明白了些什么,又好像什么都不明白。

  刘好好不想辜负这些远道而来的孩子,虽然嘴上让他们不要把读书高考看得太重,但还是当真在黑板上写下了,在小学阶段需要打牢的几项基本功。

  “数学上就是九九乘法表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语文最基本的就是拼音和笔画顺序,字认得越多越好,如果有条件尽可能多看书……”

  刘好好在说,唐明亮和赵一德也拿着纸笔奋力记下,他们平时教书就是跟着课本按部就班地教学,后来刘好好写了一套教案,他们也是一半照着教案一半照着书本依葫芦画瓢,实际效果并不好。

  而刘好好不同,她向来知道抓重点,很多课本上的内容她认为不重要的索性就不教,那些她认为重要的,就一下子用好几节课甚至是十天半个月反复教,直到那些知识点刻进孩子们的脑子里去。

  现在她考上了状元,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一切,他们自然想要抓紧机会向她学习取经。

  “你们大目生产队的孩子真幸福。”附近生产队的家长们一脸羡慕地看着认真做着记录的老师们,“不仅出了小刘老师这么个状元,学校里的老师也一个个都认真负责。”

  “这还真不是我们吹牛皮,小刘老师真是没说的了,她过去在我们这儿当老师的时候,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她的,她还带着孩子们去县里参加比赛,拿了一等奖呢,可给咱们金花公社长脸了,能在咱们大目小学读书的孩子都是有福分的。”大目生产队的队员们一个个都十分自豪。

  第三百二十五章 哑

  附近生产队的人又是一脸唏嘘,大目小学的孩子和普通的孩子坐在一块儿,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不同,他们有一种从骨子里透出的自信从容,那一双眼也比其他孩子要亮得多,除了他们身上的衣服之外,还真看不出来他们是农村的孩子,到底是状元教出来的孩子。

  刘好好却不敢贪功,这一切都要感谢唐明亮和赵一德,严格说起来她只教了这些孩子几个月,虽然想了不少新奇的点子,但是真正把那些想法落到实处的还是他们俩,他们明明不擅长,甚至也未必认同,可为了孩子们考虑,他们还是硬着头皮把科学讲座、合唱团、讲故事比赛、绘画比赛、春秋游、农家书屋一一做了下来,也许做得不如刘好好当初做得好,但总比毫无作为强多了。

  他们没有什么功利的想法,默默无闻地做着所有的事,并不求别人的感激和肯定,一切的出发点都只是为了孩子。

  “接下来,我和大家谈一谈几个很重要的学习习惯,我们大部分都是普通人,不可能拥有什么过目不忘的能力,所以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尤为重要。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学习习惯就是保持专注力,提高学习效率,换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认真。我们人是很容易疲倦的,一般来说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能够认认真真地听上半个小时课或者做半个小时作业已经非常难得了,超过这个时间,你们的精神会觉得非常疲劳……”

  刘好好本身就是个非常会总结经验的人,加之过去也读了不少很多提高效率的书,在学习上还真有一些独到的心得体会,现在全都无私地传授给这些学生。

  她自己的学生们起初满心想要听她讲故事,讲那些生动有趣的现象,并不耐烦听这些关于学习的经验传授,见她迟迟不讲故事,都有些躁动了。

  但是那些远道而来的孩子们却听得十分认真,也慢慢地感染了那些原本并不专心的孩子。

  “到底是状元,讲得真好!”

  “好像你听得懂似的。”

  “你别瞧不起人,老师讲得又不深,那些孩子都能听得懂,我怎么就听不懂了?”

  “刚才老师说的,你都记下来没有?”

  “回去可要照着老师说的做啊,将来也能像老师那样做个城里人了……”

  刘好好一气讲了近三个小时,嗓子都冒烟了,说到最后几乎都发不出声音来了,那些好不容易来一趟的家长和孩子们还有些意犹未尽,争先恐后地拉着刘好好还想着问些什么,可她根本说不出话来,只能捧着水杯小口地抿着水,一边朝他们点头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