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嫂奋斗史_作者:苏四公子(487)

  “你说的问题我也之前也有考虑过,但是我们现在的师资力量有限,如果开设了法律英语的课程,就必须编写相关的教材,还有其他最重要的几门学科的教材都还需要修改完善,暂时还抽不出这么多的精力放到法律英语上,事有轻重缓急,这门课程只能延后开设了,或者等到研究生阶段再开设。咱们现在连专业教材都编不出来,更别说专业词典了,这么大的工作量不是咱们这么几个人花一点时间就能做出来的。”徐华有些遗憾地说,“时间啊时间,我们最缺少的就是时间!我们这门学科百废待兴,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你们在学习,我们这些做老师的也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咱们落后得太多了,得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才能迎头赶上。”

  刘好好点点头,不仅是他们学科如此,各行各业都面临这样的情况,基础薄弱,各方面的条件都不行,但是没有人觉得气馁,每个人都卯足了劲想要迎头赶上。

  “我其实挺好奇的,听说你是南省农村来的,你们南省人连普通话都说不好,你的普通话不仅字正腔圆,你的英语口语也不错,你究竟是哪儿学的啊?”徐华奇怪地看着她。

  “普通话是小时候跟着生产队里的大喇叭学着的,我没事儿就喜欢学那些播音员说话。”她一边说着,一边还绘声绘色地给徐华学了一句,逗得老人哈哈大笑起来。

  “还别说,你这播音腔还真够像的!真不逊于那些播音员了。”

  “英文是我跟着老师学了字母和音标之后,自己拿着书背单词,一个人的时候大声背课文背出来的,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发音准不准,但就是胆子大,不管说得好不好敢张口,可能还带着我们那儿的土腔,让你笑话了。”

  “哪里有土腔?我觉得挺标准的,没有一点南省腔,自学也能学到这个地步,还真是少见。”徐华稀罕地说。

  刘好好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她就是一个普通人,压根就不是什么自学成才的天才,前世好歹学了十几年的英语,不知道上了多少培训班,还请了外教来一对一纠正她的口语,虽然没有出国留过学,但那口语还真不会比留过学的人差。

  “翻译呢?我觉得你这段话翻译得很精准,且不论你的翻译速度如何,能够这么精准地把握原意实在不容易,就算是英语专业的都未必能做得到。”徐华对她更好奇了。

  “至于翻译这种事,有一本大词典在,谁都能七拼八凑地翻译出来,但在把握原意和语句润色上靠的是自己对专业的理解和中文的语感,咱们这种专业的英文文献让外行的英语系来翻译,还未必有我们翻译得到位。”

  “你说的很有道理!过去有完全不懂外文的翻译家,就是靠自己的理解来翻译小说的,这其实就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很不容易。”徐华很自然地接受了她的解释。

  第三百六十六章 教务处

  徐华一脸羡慕地看着她,“你大概就属于那种有天赋的人吧,你们这种人学外语特别快。我认识一个朋友,他和你一样,和人说几句话就能学会人家的方言,这种本领真是天生的,我就不行,我是十几岁时学的英文,那时候可真不容易,花了我许多功夫,还是学不好,一直到了美国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还是上课听不懂,也不敢和人交流,现在想想那段日子可真难熬。”

  “我也不是那么有天赋的人,前段时间我以为自己这么轻易就把英语学好了,多学一门语言应该也没有问题,所以去听了俄语课、法语课,发现真的很难啊,现在已经完全放弃俄语了,法语也只能磕磕绊绊地学着,所以人还真不能贪心。”她赶紧顺势给自己圆了一波。

  “你就知足吧,能学好一门外语不容易,不过你这么说我心理就平衡一点了,不然我真要怨老天不公平了,凭什么我学得那么辛苦,你就学得这么轻松。”徐华是个一点架子都没有的老人,面对比自己小了这么多的刘好好,也能大喇喇地自黑,“不过俄语和法语都比英语难上许多,不仅在用词上十分精确,发音也特别难,要学好这两门语言的确不容易。既然你现在选择了法语,就想办法好好学,到时候把法国民法典翻给我看看。”

  “徐老师,你也太抬举我了……”刘好好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学习法语的,在这么好的学校,拥有这么好的学术氛围,不多学一门语言太可惜了,至于能不能学成,她也没有给自己太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