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点头。
“怎么,还有其他的事吗?”谢书灵看着他一副十分犹豫,要走不走的模样,问了这么一句。
“公子,你在长安谢府时也这样吗?”
“没。”谢书灵先是给了一个否定的答案,“我在家时明明比在这里更勤快一些。你就放心吧,我不会为难你的,至于凌惊风那边,你需要我和你窜词告诉我一声就行。”
“我一直以为你和凌大人不一样,但和宋大人是一样的,可是现在觉得你和宋大人也不一样。”
“那也是。”谢书灵点头,“和他们一样多没意思,所谓人生百态,各有千秋。”
“嗯。那公子,我先退下了。”
谢书灵点头,心思又放回手中的书上。
最终谢书灵也不知道正午如何跟凌惊风交的差,反正最终也没见出什么问题。
两日后,到了谢书灵和温敬修相约的日子,谢书灵和前两日不一样,破例将正午带出了门。
“公子,我们今天是去什么地方?”正午还有些发蒙,谢书灵虽然对他不错,但是也不会带着他出去会见别人。
“温大人,前天来过这里的。”谢书灵不以为意地说着。
这话就让正午更加震惊了,温敬修和谢书灵关系明显就看起来不一般,竟然带着自己过去,这……
一路走,正午就一路偷瞄谢书灵,发现他脸上当真是坦坦荡荡,而且对于身后跟踪的人更是视若无睹,好几次,正午想要偷偷提醒他,谢书灵都一笑置之。
和温敬修约的地点也不算是什么隐蔽的地方,或者说是太不隐蔽了。
南府城郊有一湖,平时一些文人雅士喜欢到此来坐坐,但是由于南府地处偏远,城郊的湖边更是不能与诸如长安金陵之类的相比。湖边除了泊着的几叶轻舟,就只有一个凄凄惨惨的小亭子,应常年没有修葺的缘故,坐在地下,上面可直见斑驳的阳光,凌烟去军营里的时候有和谢书灵谈到此处,说到那小亭,说的是“足下印青苔,穹顶漏清风”。谢书灵今日得见,果真是如此。
正午一路跟着谢书灵,走到一半的时候就大概知道他是要去什么地方,皱了皱眉,心中思量着难道谢书灵和温敬修吃饱了撑的要去那亭子里闲聊,如果是这样的话,身后那群人也确实不好偷听,那么到时候跟凌惊风汇报的时候,就是自己说什么就算什么。不过事实证明,正午还是想得太少了。
正午以为亭子周围没有什么建筑,徒几棵柳树,视野算得上是空空荡荡,所以真要跟踪反而不便,结果现实是,靠近湖边时,就看到温敬修领着一群人站在湖水旁,旁边是带着棚的小舟,里面大概已经备上了美酒。
这下子,凌惊风派来跟着谢书灵的那些人,怕得是跳进水里才能知道谢书灵他们在说什么。
温敬修看到谢书灵领着正午一主一仆一前一后走来,眼里顿时发亮,几步上前高声招呼着,“谢兄!别来无恙!”
谢书灵也加快了步伐,“温兄。”
略微寒暄后,温敬修指着这一艘小船,“不知谢兄可否满意?”
谢书灵颔首点头,“温兄准备自是不差,想不到能与温兄共游泛舟湖上赏这美景,还备有如此美食,天高地阔,万物寂寥,却能有知己相伴,真是谢某之幸。”
“哪里哪里,谢兄言重,我也不过是仰慕谢兄名声,此次能得谢兄赏识,以为荣焉。来,谢兄请。”
说完,两人上了船,正午也准备退下,谁知,谢书灵回头看了一眼,“你也上来吧。”
正午环顾左右,奈何这里确实应该没有第二个选项,于是也跟着上了船,而温敬修对谢书灵这个安排似乎见怪不怪,不以为意。
小船从湖边驶出,船上共有五人,一名船工,然后余下主仆两对,正午和另一名温敬修的手下分侍左右。
待船划出十丈左右时,船上那啰嗦的互相吹捧才终于结束。
“谢兄,这是我这两天理出来的东西。”温敬修显然是早有准备,让侍从拿过了一份文牒。
谢书灵接过,大致过目一遍,“温兄,干得不错。”
这文牒上密密麻麻列得正是前些日子两人从逸平郡主哪里得到的情报,而每条前面又被画上了圈圈叉叉。
“只是谢兄,这前面画圈的还好,我认为你我二人假以时日定能解决,但是这标注的叉的,任是我调动所有怕是也难。”温敬修有些丧气,毕竟整理之后,发现被划叉还不少,当时间就对自己的无力有些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