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个个是皇帝_作者:元月月半(183)

  “父皇此话何意?”太子是真不明白。

  刘彻:“就没做些好吃的?”

  史瑶倒是想做满汉全席,怎奈她厨艺有限,连糖酥鲤鱼、粉蒸肉,红烧狮子头、地三鲜都不会做,想给太子做些好吃的,也只能想想。

  “昨日孩儿宫里的厨子做了炸鸡翅和炒鸡胸脯肉,孩儿觉得还不错。”太子道,“鸡是寻常之物,恐父皇不喜,孩儿没敢说。”

  长秋殿的厨子们开了窍,刘彻相信长秋殿的饭菜比他这边的美味,“你可知做法?”

  “孩儿不知。”太子道,“长秋殿的厨子知道。”

  刘彻又随手点一内侍,指一下东边,都没开口说话,内侍就退出去直奔东宫。

  太子见状,莫名想笑,忍着笑道:“父皇,孩儿还有一事相求。”

  “直说便是。”刘彻道。

  太子指着纸,道:“此物说是史氏发现的,传出去恐会掀起轩然大波。不如说是父皇身边的人发现的,如何?”

  “太子妃怎么说?”刘彻不答反问。

  太子:“太子妃说她功劳在匠人,不在她。那些匠人是孩儿找的,功也有孩儿一份。孩儿怎么说就怎么说。”

  “你的太子妃是个聪明人。”刘彻活了半辈子,各种各样的女子都见过,像史瑶这种倒是少见。随即命内侍去拿百金,叫太子带回去。

  酉时四刻,天黑下来,史瑶看到太子带来的百金,哪怕知道价同真正的黄金,可她知道百金是铜,看一眼就不想再看第二眼,叫闵画收起来。

  太子见她这样,忍不住打趣,“你这个样子如果被外人看见,一准说你视金钱如粪土。”

  “妾身不贪财,殿下高兴吗?”史瑶问。

  太子听史瑶说过,她家乡的金是真正的黄金,还是纯金,瞥她一眼,“你为何不说,黄金堆成山也没地方用。”

  “谁说的?”史瑶道,“妾身——”往四周看一眼,屋里只有三个儿子,“妾身打算把这些金分成两次送去鲁地。”

  太子想也没想,道:“史家?”

  “是的。在外人看来,我还是出身鲁地的史氏,家有老母,我应当派人过去看看。”史瑶道。

  太子:“孤记得去年入冬前你派人去过,没送钱?”

  “没有。”史瑶道,“妾身几次收到史家回信,史家人都没求妾身帮母家人谋个差事,还要妾身照顾好自己和三个孩子,妾身才想给他们钱。”

  太子不太了解史氏母家的事,“按你说的办。可以用饭了吗?”

  “饭菜早好了。”史瑶到门口吩咐内侍去端饭。

  饭后,太子和史瑶把三个孩子送去永寿殿,看到他们躺在榻上,两人才回去。

  他俩前脚走,不愿意分开睡,躺在一个被褥里的三个小孩就把伺候的人赶出去。掖好被褥,大郎就说,“三郎,咱们这个母亲是个聪明人。”

  “是挺聪明,也有点张扬。”三郎道。

  二郎看了看他兄和他弟,好奇道:“张扬不好吗?”

  “母亲是太子妃,唯唯诺诺反而会被说成小门小户上不了台面。”大郎道,“我觉得现在这样挺好。”

  三郎想一下,道:“这样容易树敌。”

  “凭父亲是太子,母亲老实的跟个鹌鹑似的,也一样有敌人。”大郎道,“在这里除了‘巫蛊’能要人命,旁的歪门邪术都动不了父亲和母亲。”

  三郎又想到了江充,想到江充也想到都快被他忘记的人,“你知道常融吗?”

  “阿弟,我知道。”三个小孩不让宫人守夜,也怕隔墙有耳,二郎很小声说,“祖父宫里的一个小黄门,还来找过父亲呢。”

  大郎不知道此人,“他怎么了?”

  “小人一个。”三郎道,“很爱搬弄是非。如果我没记错,过两年卫青病了,那个常融就开始在祖父面前说,说父亲的坏话。祖母叫父亲禀告祖父,杀了常融和他关系较好的宦官。父亲不信祖母。后来还是祖父发现常融是个奸佞小人把他处死的。”

  大郎:“现在有了我们,常融没机会诋毁父亲。”

  “小人难防。”三郎道,“哪天父亲惹到皇帝,常融趁机诋毁父亲,皇帝即便相信父亲,心里难免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