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个个是皇帝_作者:元月月半(285)

  史瑶:“海上确实有很多大鱼,不过多数是在深海之中,他们从这里到南海岛上,不见得能遇到。再说了,海上没有咱们喝的水,搁几日就得回来补水,他们走不远。”

  “那孤就放心了。”太子道,“以后别再和他们说这些,这里和你家乡不一样,你家乡有跑得飞快的车,想必也有行的很快的船。在海上遇到凶狠的大鱼,你家乡的人能逃得掉,二郎不见得能逃走。”

  这一点史瑶着实没想到,经太子一说,史瑶意识到汉朝生产水平都无法和明清时期比。隔天和三个孩子聊天时,史瑶把太子的担忧告诉他们。

  三郎也想到汉朝生产力低,也理解史瑶以前为何说,她知道她家乡的车怎么做,在汉朝也做不出来。生产水平限制了他们。想到这些,三郎也想到一件事,“母亲有没有听父亲说过媒?”

  “煤?”史瑶道,“我没听说过,倒是听你父亲说长安城外方圆三十里找不到一颗百年大树。”

  二郎好奇:“为何?”

  “都烧炭了。”史瑶说着话,看向三郎,“听你的意思,你知道哪儿有煤?”

  三郎:“孩儿只知道孩儿那个时候哪里有煤,不知道这边有没有,毕竟中间隔了一千多年。”

  “有的。”史瑶道,“煤形成需万万年之久,差一千多年变化不大。”

  大郎道:“找那个煤做什么?”

  “有了煤就可以多练铁,有了铁就可以做很多铁器,有了铁器才能做咱们想做的东西。”三郎说着话发现不对,“你不知道煤?”

  大郎:“煤有别名吗?”

  “我想想啊。”三郎仔细回想,“好像没有。”

  二郎:“就是黑色的石头,能当木炭用,所以就叫煤炭。大兄听说过黑色石头吗?”

  “黑色可燃的石头?”大郎眼中一亮,“我也知道哪里有。”

  史瑶笑道:“所以你们现在不种田也不做船,改挖煤了?”

  “稻田的事解决了,做船图二十年后再画也不迟。”三郎道,“现在当务之急是让父亲同意孩儿出去看看。祖父回宫之前,孩儿赶回来。”

  史瑶打量一番三郎,“你认真的?”

  “是的。”三郎道,“母亲,做船不但需要木头,还需要很多铁,哪怕阿兄明天画出造船图,朝廷也没铁给孩儿用。孩儿决定先从挖煤开始。”

  大郎:“孩儿和三郎想的一样。”

  “你们啊,真会给我找事。”史瑶叹气道。

  三郎:“母亲,我们不知道就罢了,知道也装不知道,孩儿寝食难安。”

  “行了。”史瑶道,“此事等你祖父走后再说。”

  三郎:“祖父最多在宫里待十天,大概两个月能回来。”

  “你怎么知道?”二郎很好奇。

  大郎:“两个月后天热了,祖父得去甘泉宫避暑。”

  “数你俩最聪明。”史瑶瞥俩儿子一眼,“我是怀孕,又不是得了失忆症,不会忘记的。”

  三郎笑道:“那此事就拜托母亲了。”

  史瑶不禁叹了一口气,“你们才九岁啊。”

  “孩儿上辈子八岁就当皇帝了。”三郎道。

  第92章 陷害太子

  史瑶噎住了, 不想和三郎说话,还送他一对白眼。

  大郎和二郎笑了。

  史瑶瞪他俩一眼。二郎捂住嘴巴。大郎道:“母亲实在不放心我们,让三叔父、四叔父和我们一起去寻煤炭?”

  “你三叔和四叔?”史瑶沉吟片刻, “我听你父亲说, 你三叔这几年学了不少乱七八糟的,他又学了什么?”

  三郎疑惑道:“乱七八糟的?”看向大郎,我怎么没听说过。

  “星历、数术、射猎, 还招揽不少游士, 养许多倡伎。对了,那些倡伎就是三叔父早年在外面捡的人,现在他的燕王府比东西市还要热闹。”大郎道。

  史瑶:“你父亲的博望苑里也够乱的, 还好意思嫌弃刘旦。对了,你们知道地点, 想好怎么挖煤了吗?”

  “什么怎么挖?”三郎道,“雇人挖啊。”

  史瑶:“煤在地下三四十丈, 有些甚至是三四百丈,用人挖得挖到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