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个个是皇帝_作者:元月月半(384)

  “喏!”三郎身后的骑兵传令下去。

  又放二十多个药包,三郎带来的药包还剩不足一百个,投石机停下来,五千骑兵冲上去砍杀匈奴。

  军心溃散,人仰马翻,卫青带着大军赶来,就看到匈奴人十分狼狈。

  没容卫青细想,便看到发现他们的匈奴勒紧麻绳往北而去。卫青令骑兵冲上去。这几年年年溃败,让血气方刚的大汉好男儿倍感憋屈,卫青下令,所有人像泄愤一样,一刀一个,有的人甚至把头颅砍下来。

  匈奴人远远比大郎和三郎看到的要多,逃跑时战线拉的很长,以致于卫青看到匈奴时,离大郎一行还有十多里。卫青这边杀的精疲力尽,大郎一众才赶到。

  大郎带来的骑兵还没怎出力,便由他们追击逃跑的匈奴。卫青带领的大军挨个在脖子没断的匈奴人脖子上补一刀,端是怕有人装死,趁汉军趁不备跳起来杀人。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振威将军向卫青禀告,一个活口都没了。

  “为何不留个活口?”大郎把自己的水递给卫青。

  振威将军“末将刚刚询问一个匈奴人他们是谁的部下,那人不说还反抗,末将下意识把人杀了。不过,末将一一看过里面没有匈奴王。”

  “他们的王跑了。”卫青指着东北方,“往那边跑了。三郎带人去追了。”话音刚落,众人就听到哒哒的马蹄上。

  此地无山丘,但在荒漠和草原相交处,地凸凹不平,好一会儿大郎才看到人影,又过一炷香,三郎才来到跟前。

  大郎看到后面的骑兵拖着好些人,忙迎上去“抓到了?”

  “匈奴左大都尉。”三郎指一下年龄较大,衣冠不整的男人。随后又指一下他旁边的年轻男子,“此人舅公认识吗?”

  男人脸上全是灰尘,卫青仔细看了看,“有些眼熟,不敢认。”

  “李延年。”三郎道,“舅公想到了吗?”

  卫青睁大眼,指着男人,“他是李延年的好友卫律?你怎么会和匈奴人在一块?”

  “李季惹祸,李家被诛,怕被李延年连累,正好以前出使过匈奴,和匈奴人较熟,就投降匈奴了呗。”三郎肯定道,“卫律,我说得对不对?”

  男人脸色骤变,做梦也没想到三郎认识他。

  “打算怎么处置?”卫青问。

  三郎想一下,看向卫青“带回去?”

  “麻烦!”大郎道,“咱们带来的粮食现在只够煮两顿粥,多他一个就少两碗粥。”

  三郎“不然呢?”

  大郎二话不说,抽出腰间长剑走到卫律面前。

  两个时辰前还和匈奴左大都尉说哪里大汉百姓富裕,下次抢哪儿,突然沦为阶下囚,卫律还跟做梦似的。剑到跟前,卫律陡然清醒,仓皇跪地求饶。

  没等他跪下去,剑已到脖子上。卫律不敢置信瞪大眼,人也倒在地上。大郎又补一脚,把卫律踹开,就问“我听说匈奴左贤王在东,右贤王在西,这个左大都尉不应该在东边吗?怎么跑到这边?”

  卫青见刚刚杀了卫律的大郎神色淡定,仿佛刚宰了一只鸡,不禁腹诽,现在的孩子了不得,“他听不懂你的话,让懂匈奴语的人过来问。”

  “问也问不出实话吧?”三郎道。

  卫青“问出实话的可能性极低。”

  “那就别问了。我把他杀了,我们带着粮草往西去,顺便把右贤王端了再回去?”大郎看向卫青。

  卫青叹气“大郎,打仗不是玩闹。”

  “我知道不是玩闹,所以在问舅公。”大郎道。

  卫青望着满地尸体,没理大郎,转而问振威将军,“有多少匈奴人?”

  “不算先前跑的,刚刚被三公子追回来的人,差不多四万人。”振威将军道。

  卫青“我们有多少人受伤?”

  “两百多人,多是轻伤。”刘彻派来保护大郎和三郎的中护军回禀。

  卫青转向振威将军,“去把方才赶路时扔下的牛羊捡回来。大郎,三郎,此地全是尸骨,我们往西走走,停下来用晚饭时再从长计议?”

  “我们听舅公的。”三郎道,“舅公是大将军,也比我们了解匈奴。不过,我赞成大兄把这些匈奴人杀了。放虎归山,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