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个个是皇帝_作者:元月月半(407)

  “我像谁啊?”四郎好奇道。

  二郎楞了一下,扭头看向四郎,“你?你谁都像。”停顿一下,又说,“我们在说正事,说完再告诉你具体像谁。”

  “好的。”四郎转向刘彻,“祖父,大兄是大将军,阿兄是军师,大兄和阿兄想让谁押运辎重就让谁押运。”

  刘彻乐了,“朕是皇帝。”

  “可是,是大兄和阿兄领兵出征,又不是祖父领兵。”四郎道,“阿兄不喜欢那个叫李陵的,祖父一定要阿兄用他,阿兄会很不开心。很不开心就不想杀匈奴。”

  刘彻拉下脸,“你威胁我?四郎。”

  “孙儿没有威胁祖父,祖父为何要这样说啊?”四郎不懂,“孙儿不开心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做,连饭都不想吃。”

  刘彻咬咬牙,指着四郎,“二郎,把他给朕拉出去。”

  “我自己走。”大郎和三郎天天叮嘱四郎,不得对父亲无礼,四郎有时都忍不住故意气太子。大郎和三郎从未交代过四郎不得气祖父,九岁的四郎知道皇帝至高无上,也敢气刘彻,“祖父不说我也知道,恼羞成怒。哼!”转身就走。

  砰!

  刘彻朝案几上拍一巴掌。四郎回头看一眼,手拍桌子?真傻。

  “站住!四郎,你什么意思?”刘彻高声问。

  四郎很无辜,“孙儿什么也没做啊。”

  大郎和三郎背对着四郎,没有看到四郎的小眼神。二人认为刘彻恼羞成怒,大郎开口说,“祖父,四郎年幼无知,不该顶撞祖父,求祖父饶他这一次。”

  刘彻憋屈,张嘴想解释,话在嘴里转一圈,抬抬手示意四郎滚远点。随后才说,“不用李陵,你们打算用谁?”

  “长平侯、阴安侯和发干侯。”三郎道,“只用长平侯也行。”

  刘彻问道“仲卿的三个儿子?”

  “是的。”三郎道,“他们虽是侯爷,孙儿是东宫嫡子,还是王爷,曾随舅公歼敌七万,孙儿让他们押运辎重想必没人敢说什么。”

  刘彻打量三郎一番,“你可知朕为何令你二人领兵?”

  “祖父良苦用心,孙儿懂。”三郎道,“舅公的三个儿子虽有些才干,然无法和舅公比。给他们机会也不会抢了孙儿的风头。”

  刘彻“除了他们,还有吗?”

  “朝中可用的人并不多。”三郎道,“祖父会让赵破奴父子随军出征吧?”

  刘彻“吾有这个打算。”

  “赵破奴年龄大了,让其子赵安国去吧。”大郎道,“到了关外有可能急行军,孙儿担心赵破奴撑不住。”

  刘彻眉头微皱,“大郎打算深入敌后?”

  “孙儿有鹰在手,不担心和三郎失联。”大郎道,“到了关外,孙儿见机行事,极有可能学霍将军,只带够天吃的粮食突袭匈奴。”

  霍去病第一次出征便是十七岁,大郎如今也是十七岁。刘彻沉吟片刻,道“可以。”

  “祖父,虎符再借孙儿一用。”三郎慢悠悠道。

  刘彻想也没想,就说“没了。”

  “祖父可知阿兄雕东西的手艺已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三郎从未想过偷盗虎符,还是卫青提醒他,“假作真时真亦假。”

  刘彻抓起手中的东西就想砸他,一看是水杯,怕把大孙子砸坏了,又慢慢放下,“大军出发前,朕再给你们。”

  如果不是知道大郎和三郎不想当皇孙,刘彻也不敢把虎符递出去。这几年时常听说大郎和三郎如何如何认真教导四郎,刘彻才不得不相信世上真有人不想当皇帝,“没事了吧?没事退下,朕还有事。”

  “孙儿告退。”上次大军回来,药包和弩就被封起来,大郎和三郎相信匈奴至今也没做出连发弩和炸药包,对此次出征很有信心。

  八月初八,卫青的长子和三子押运辎重,大郎为帅,手握虎符的三郎为监军,八万大军出发,沿路逢人便说他们去酒泉。

  大军进入朔方没有往西而是直接往北。出了朔方城便是大草原,大郎带五千骑兵往东,三郎带大军往西缓缓而行。

  大郎领兵往东不是找匈奴,而是找草原上的牧民最后一次见到匈奴是何时。牧民是匈奴人,那所有牛羊自然归大郎。牧民不是匈奴人,自然会对大郎说真话,而大郎也会掏钱买他们的牛羊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