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就班的在终家学习,有时候他真的想要对外祖父说:“您老人家真是高看我了,其实您外孙女我真的不是您想象中的天才。”
不过现在这情形,算是她自己作的,就算她说了也没人会相信。
因为老爷子为了杜绝冉季风冉大人在九离回到京城后,就翻脸不认人,隔开终家和九离联络的可能,已经连着组织了五天的诗会。
前三天参加诗会的都是在上林有头有脸的读书人,第四天的时候,终于松口让上林权贵人家也加入进来。
这诗会的目的简直不要太明显。
在老爷子看来,冉季风有能力也有那个心思,让九离和终家断绝往来,他是一点都不关心冉季风的出发点是好是坏。
老爷子只要一想到九离以后被冉季风教的成了一个心里没有大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于是他将九离在家中写的文章,做的诗词,还有为了提高言怡几人对文章的记忆力,给文章编的曲子,全部拿出去,在诗会当场就炫耀起来。
九离是没有去,但是跟去的下人回来后绘声绘色的给爱福几人描述了当时的情况。
作者有话要说: 终老爷子:谁都别想教坏我外孙。
冉季风:我冤枉,我没有。
九离:静静看着你们表演。
继续求收藏~~~~~~~~~~
第18章 广告
当时老爷子摸着自己的胡子,对袁大先生说:“这是老夫家中孩子所做,你看看可比得上你那孙儿万一?”
老爷子说的很是谦逊,一点也没有要炫耀的意思。
当然,如果表情稍微收敛一些就更加可信了。
袁大先生本来也不甚在意,他们袁家的三公子,在上林算是无人不知的青年才俊。
虽说终家的孩子个个都很不错,终言荣更是年轻一辈里的翘楚,但是与袁三比起来,还是差了一点。
上林这地方,要是他们几家里,哪家出了有出息的后辈,基本是瞒不住的,大家都知道彼此的事情,几大家的关系是既相互扶持又彼此竞争。
袁大先生接过终老爷子手里的文章,粗粗一看:“笔迹隐有风骨,笔力还差一点火候,但这是小辈的字,练到这个程度,只要继续钻研,迟早会有大成的一日,不错。”
终老爷子笑而不语。
袁大先生继续观看,这是一篇史论文章,题目是:行赏忠厚之至论。
文章开头以一句“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
最后以《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为结尾。”
袁大先生看完,眼神发亮的对着终老爷子:“文辞简练,平易通畅,结构严谨,说理很是透彻,你家哪个孩子的学问有了如此精进?”①
终老爷子看出了袁大先生眼中的惊讶,努力将高高翘起的嘴角压下来。
保持笑眯眯的和蔼样子:“这是我外孙九离前日所做文章。”
袁大先生有些惊讶了。
整个上林都知道终老爷子只有一个女儿,当年与冉家那小子一起不知所踪,终家的态度也很是不同寻常。
大家私底下有很多猜测,众说纷纭。
五年前有人到终家报丧,说是终家那个小闺女在京中没了。
当时好多人还可惜了一番,因为以璇小闺女当年也是上林数得上的闺秀,不知道有多少才子暗中将一颗心留在她身上。
后来终家也没有多余的反应。
况且近日终家更是没有听说过,来了如此了不得的才子。
袁大先生虽然心里疑惑,但是这些事情也不好当人家的面问出来,只好将疑惑存在心里,等着回去在让人打听清楚。
“看来咱们上林年轻一辈的那什么三大才子,就要成四大才子了。”袁大先生这话说的很是笃定。
终老爷子笑眯眯的。
“年轻人的事情,咱们这些老家伙就不参合了,老头子我啊,只是寻思着给大家通个气儿,孩子日后在外间行走时,你能多照拂一二。”
袁大先生似笑非笑的看着终老爷子。
“我还不知道你的性子,要不是爱极了你那外孙,能让你铺开如此阵仗,只为了给我们欣赏你那外孙的文章?”
终老听到这话忍不住叹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