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奇道,“地里的花生收了吗?娘,您怎么不叫我下地!”
王氏摸摸玉兰消瘦的脸,闷在屋里几日,女儿的脸色白了些,愈发的好看了,“姑娘要出门子了,当然要留在屋里绣嫁妆,怎么好再让你下地干活,且还不是农忙的时候,花生只收了头茬,你爷带着你爹就足够了。”
“玉兰啊,你说这花生和鱼皮一起煮能够好吃吗?还有那什么挂霜花生?这大夏日的,到哪里去找霜啊?”找不到春柳,王氏犯愁了。
“姑姑要吃这个?”玉兰惊讶,元姑从小都是玉兰伺候长大的,还真的没有听到这样的吃法,想了想,“姑姑得了菩萨点化,知道的自然不一般,娘您也不要找春柳了,她会弄个点心不见得会这个,不如您去让玉荷和姑姑好好打听一下,说不定能成呢!”
王氏眼睛一亮,“还是你的主意好,我这就去问问!”小姑子性情变好了,王氏也不怎么怕她,乐呵呵的出去了。
后院里,元媛和玉荷两个小姑娘脑袋挤到一处,正认真的看桩子做活。
此时的陈桩虽然脸上不见血色,可双眼充满了神采,他肩拄双拐,稳住身体,有力的双手正在打磨木头,制作轮椅的木轮。
元媛好奇的滚动已经做好的一个木轮,脸盆大的木质轮子,居然看不到一根钉子,真的好神奇啊!
“桩子,你的手艺真棒!”元媛发自内心的赞美,古代的能工巧匠的确厉害,听说有许多古代建筑都是榫卯结构,经历千年依然巍然不动。
陈桩的脸上冒出一抹红晕,那是被她夸奖的,半响,才沉闷的回了一句,“不算什么,都是师傅教的好!”
闷油瓶子居然说话了,元媛沾沾自喜,都是本姑娘开导有功啊!
“三哥,你的轮椅什么时候好啊?”玉荷虽然也很喜欢看陈桩做活,可小姑娘心里还惦记着给姑姑编东西,可姑姑一直拉着她不放,她也不好离开。
“这个轮子好了,就可以组装了!”
“这么快?”元媛眼睛一亮,看看地上那一堆形状各异的木质结构,是不是像乐高玩具一样,好想动手玩玩啊!
她刚想开口,就见王氏兴冲冲的走来,“元姑,嫂子有话和你说!”
玉荷笑道,“我知道,娘是问姑姑想吃什么?”
王氏点点她的小脑袋,“就你知道的多,眼看日头上来了,怎么不领着你姑姑进屋,看把她晒了!”
元媛暗笑,玉荷才八岁,且是晚辈,自己这个比她大的长辈居然要小姑娘照顾着。
“三婶,快让姑姑进屋吧!”陈桩的开口,让王氏唏嘘不已,这孩子伤了两个多月,终于见好了。
“行!”王氏拉着元姑的小手进屋,也不忘关照陈桩,“好孩子,你的伤还没有好全,不能硬撑着,日头大了就回屋歇歇,做活的事情也要慢慢来!玉荷,给你三哥端碗水!”
玉荷一点也没有因为母亲的区别对待而不满,乐呵呵的应了,跑到厨房。
王氏不敢送小姑子回正房,拉着她回到三房的屋子,直接送到玉兰屋里。
“元姑,看玉兰给你做的新鞋,喜欢吗?”王氏把小姑子抱起让她坐在床上,拿起做好的一只绣鞋就给她试试。
哎呀!这位嫂子真的把人家当成小娃娃了,元媛略为有些不好意思呢!
“好,正合适!元姑,喜欢吗?”王氏小心地换下鞋子。
厚脸皮的元媛姑娘点点头,看看缎面鞋子上的粉色小花,还真好看,这样的艺术品居然是鞋子,虽然陈元姑娇生惯养的,可陈家毕竟住在乡下,这样漂亮的鞋子踩在泥地真是可惜了!
“哎呀,大姐手真快,鞋子做好了!”玉荷送完水,一进门就看见缎面绣鞋,她们姐妹三个住一个屋子,当然知道这是大姐做给姑姑的,脸上没有一丝妒忌,只有高兴,“姑姑穿的怎么样,合适吧!”
元媛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三房母女是发自内心的对自己好,真的有些小激动呢!本姑娘人缘好啊!
“谢谢玉兰,对了,三嫂你找我什么事?”
王氏迟疑了一下,问道,“也没有什么大事,嫂子想给你做吃食,鱼皮煮花生,还有挂霜什么的,我真的不会!”
“鱼皮煮花生?”元媛大乐,“嫂子,鱼皮花生不是鱼皮和花生一起煮的,是和面一起油炸的小零食,还有挂霜花生也是差不多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