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当空,大地一片清明,月色笼罩下的天地有种朦胧的美,平凡的景致也动人,普通的面容也神秘起来。
“姑姑,你的眼睛好亮啊!“玉荷无意中看见沉思中的元媛,看见她眼睛里闪动的光晕,赞美不已。
元媛眨眨眼睛,收回自己的思绪,含笑看着眼前可爱的小姑娘,这几月,家里的伙食改善,小姑娘消瘦的脸颊鼓了起来,在她的带动和引导下,小姑娘的性子也渐渐活泼,整个人鲜活的好像枝头的小云雀。
“我们的玉荷也很可爱呢!”元媛笑眯眯的搂着小姑娘,缅怀过去,更要活在当下,生活就应该快快乐乐的。
她又拉着玉莲姑娘的手,这个姑娘是做绣娘的,一双手异常的柔软,摸上去真舒服。元媛调皮的在玉莲姑娘的手背摸了又摸,笑嘻嘻的让玉莲红了脸,又不好挣脱开,只得强忍着,“还有我们家的玉莲,是越来越漂亮了。”
玉荷点头同意,“玉莲姐长高了,脸也白了,是很好看呢!”
玉莲去了锦绣坊做绣娘,吃住在坊中,虽然也是粗茶淡饭,可毕竟管饱,自然是长高了,且绣娘都是在屋里做活,自然变白了,原本五官端正,这样养起来,如何不好看。只不过,这姑娘还是被两个小丫头的调笑越发不自在了,嗔怪道,“就你话多,咱们该回去了。”
虽然元媛喜欢宅在家里,可难得出门一趟,她又不想早早回去,古代可不像现代,在家里没有手机,电视,在这里天一黑就只有睡觉了。好在元媛现在年纪小正是贪睡的时候,她才能够每天早早上床。
压下想打哈欠的欲望,元媛四下看看,发现河灯都流走了,河道上只剩下零星的几只,看那样子也撑不了多久了,放河灯活动算是彻底结束了,咦?怎么大家不回家,都往东面集合,是还有活动吗?
小姑娘玉荷眼尖,指着东方,“姑姑,你看那边,搭了高台,是谁家放焰口呢!”
大概了解了古人过中元节的活动流程,元媛知道玉荷说的是什么意思,诵经布施什么的,去瞧瞧也不错。
“咱们也过去看看!”
玉莲也许迟疑,“大晚上的,人又多,还是不要去了!”
玉荷闻言也皱起了眉头,元媛好笑道,“我们就站的远远看,怕什么!”
正说着,前头有人大叫,“是陈家五房放焰口,准备了好几箩筐的点心,还要布施精米呢!”,这一嗓子吼出,村民们坐不住了,一个个火烧屁股般的冲了过去,生怕去晚了,自己得不到好东西。
陈有礼的心也是一片火热,踮起脚尖,从人群中找到大房双胞胎,悄悄嘱咐他们回家喊人拿东西,点心便罢了,精米可是好东西,一定不能错过了。
跟上人流往东方,才走几步,看见三个姑娘也要过去凑热闹,不免回头叮嘱几句,“元姑,三哥给你抢面点,你就站在那边大树下看着,玉荷还有玉莲,你们看好了元姑,不要乱跑!”
被两个姑娘拉着,元媛好容易走到陈有礼说的大树下,实在是热情的村民听到点心,精米太兴奋了,很快四面八方汇聚成汹涌的人流冲向那座高台,还没有看见哪一个人不去抢东西的。
元媛她们虽然没有走几步,却已经是热出了一身汗,她个子矮,踮起脚尖,远远看见高台上僧众在敲锣,打磬,喃喃念经,一些穿着统一服饰的人在高台周围忙碌着,角落里果然堆积了不少箩筐,那些应该就是准备布施的东西。
“天啊!嫡枝五房可真的有钱啊!那么多的好东西就这样舍出来了?”玉荷惊讶的合不拢小嘴。
玉莲也眼巴巴的看着,白米白面,他们普通的农家只有逢年过节才舍得吃上一回,嫡枝一脉果然是做官的,财大气粗啊!眼睛喵喵那一堆箩筐,玉莲的心痒痒起来,若是她也过去领一份,回头给三哥补补身子也是好的啊!
很快,高台就被人群围的里三层外三层,热情洋溢的村民眼巴巴的看着箩筐,等着布施。
没有等待太久,高台上一阵锣响,僧侣的诵经告一个段落,立刻就有仆人端茶送水,让僧侣们歇息。
一个管事模样的中年人站了出来,向下方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今日中元节,我们陈家嫡枝五房在这里放焰口,给过世的二老爷祈福,下面布施米面,来大家排好队,一人一份,过来领东西吧!”
人群一阵骚动,人人都想抢在前面,一些老弱病残被挤的东倒西歪,年纪小的孩子,害怕的哭了出来,家里大人大声咒骂,你踩了我一脚,我踢了你一下,很快高台下乱成了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