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事情开始之初,所有的人都不认为这么一个小小的房屋质量问题就能告倒绿洲国际,因为这个案子实在是太小了,小到绿洲国际稍微想点办法就能解决掉。可是他们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因为接下来曝光的证据可不是简单的房屋建筑质量能说的过去的,绿洲国际造的楼,涉及到了结构性问题。
因为原告人提起的告诉中提到了一点,绿洲国际售卖出去的红光小区楼体是用海沙建造的。
海沙造楼,听起来似乎没什么,都是沙子么,有什么大不了的?其实不然,海沙与通常建筑物中使用的河沙是不同的,海沙富含氯离子,不仅会造成混凝土强度不够,还会严重腐蚀建筑物框架中的钢筋。
钢筋加混凝土,是现代建筑中最常用的建造方式,这样的建造方式也被认为是最科学最坚固的,甚至有夸张一点说法,认为钢筋混凝土是上帝送给现代建造学最好的礼物。
由此可见,这样的建筑方式应用的范围有多广泛。可是现在,原告方提交的证据简直是触目惊心,掉落的瓷砖,裸露的被腐蚀的钢筋,屋内也还有一指多宽的裂缝,这样的房屋,谁敢说不存在质量问题?
更何况原告方提交了由京城某研究所为房屋出具的质量鉴定报告,报告中称该房屋具有严重的质量问题,根源就在于房屋混凝土粉末样本中氯离子含量超标。这样的证据提交上去,法庭却不予以采信,因为屋主出具的不是由当地主管部门签发的鉴定报告。
“如果当地有人管我还用千里迢迢跑到京城去?”原告悲愤道:“绿洲国际建造的房子有问题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我之前告了多少次哪次有人理?那些主管部门的老爷们为了维护绿洲国际,哪里肯给我们出具鉴定报告?就算出具了,也不过是给维修一下房子,可是你们看看这些照片,这样的房子你们敢住吗?如果我按其他小区的市价卖给你们,你们买吗?”
原告说到这里,简直是涕泪俱下,闹市居,大不易,存了这么多年的钱买了房子,可是却买了这么个破烂货。
“如果这份证据不能采信那什么样的你们才信?我敢说现在绿洲国际在建的工程中就用海沙,你们敢不敢到现场去看看?”一句话喊完,整个法庭都乱了套,买过绿洲房子的人不在少数,如果这个人说的是真的,那么他们买的房子呢?
记者们则不关心那些已经建造好的房子,他们关心的是这位原告的爆料,绿洲国际现在还在用海沙盖楼?如果之前用海沙盖楼还没有国家立法,那么现在国家已经出台了法律,明文规定不能用海沙盖楼。如果绿洲国际还在顶风而上,那么……
不待散庭,记者们呼啦啦全赶去了绿洲国际的工地,之前因为和昌盛集团杠上处于半停工状态的创业中心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人来人来,机器轰鸣,好像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一样,运货的大卡车一辆辆的往里开,尤其是运送砂石料的车队已经排起的长龙。
“师傅,这是给哪里送料啊?”记者扮作打听行市的贩子,笑着对等的不耐烦的司机搭讪道。
“给绿洲送呗。”收了记者的敬烟,司机的态度马上就转好了。
“现在给绿洲送沙多少钱一方?”
“没多少钱。”司机吸了口烟,撇嘴报出了一个数字。
“这么少?那不赔了吗?”记者佯装惊讶道:“现在的沙子哪有这么便宜的?”
司机嘿嘿一笑,不说话。
“师傅,是从海边来的吧?”记者心领神会的一笑道:“这沙子洗过水没?”
“没有,洗水就赔了,要我说绿洲老抠了,压价压得厉害,这样的价钱别说河沙了,水洗砂都没得送,用海砂盖楼,三年五年的看不出来,时间长了肯定得出事。”
“房子便宜嘛。”记者讪笑道。
“切,便宜也得有命住!”司机还要说什么,前面的车队动了,他挥了挥手,发动车子向前开去。
这样的采访进行了几例,司机们不是含糊其辞,就是隐晦地承认这车上装的是海沙,其实也不用多问,单看那送货单上的价格就知道绝对不是河沙,因为进货太便宜了,根本就买不到好沙子。
初步的证据有了,记者们又采集到了绿洲国际工地的沙料样本,这些都是有暗访录像的,当晚在新闻之后的聚焦海心一播出,立即就引发了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