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华_作者:闲听落花(361)

2019-01-29 闲听落花

  李文山想的眼睛都瞪大了,不是没有可能噢!

  郭胜的目光越过和徐焕你一句我一句说着风景诗句的李文岚,看着语笑晏晏的李夏,姑娘这是要好好看看这个江延世么,看什么?为什么?姑娘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用意?秦王明显不是要辅助太子的……

  他想的太简单了,姑娘思谋之深远,哪是他能忖度的?嗯,好好看着,能学一点,就是大福气了。

  江延世仿佛根本没留意到他身后心思各异的两拨人,以及,对面紧张不安的李文楠,只和李夏一递一句说着闲话。

  “……太后生性简朴,那年送到杭州城的烟火,送只送了一半,最后燃放,又只放了一半,若从这个论,跟咱们今天要看的烟火,是不能比了。”江延世语调舒缓,仿佛在和多年老友闲谈一般。

  第261章 闲聊

  “嗯,高邮城外,也是年年都放烟火,先生带着我和六哥站在城楼上看,也很好看。”李夏语调闲闲。

  “我去过高邮,很多年前了,随祖父回老宅祭祖,路过高邮,祖父带我去拜访他早年在高邮结识的一位老友,没想到老人家早就不在了,祖父哭的很厉害,那时候,我只有七八岁吧,看祖父对着那老人家的墓碑伤心痛哭,觉得奇怪,后来……”

  江延世顿了顿,脸上一片怆然,“我也哭过两回之后,就能明白那份椎心之痛了,世间再无此人,自此再不可见。”

  李夏默然看着他,这两回,有一回是明尚书么,他和明尚书忘年之交,十分莫逆,这句话,是金拙言说的,还是五哥告诉她的?

  “你大哥跟你大伯在任上?最近可有书信递过来?可还好?”江延世突然问了句。

  李夏眼里闪过丝了然,这两回里,有一回必定就是明尚书了。

  “还好,五哥说,大哥的性子最象大伯,大伯最疼他。”李夏含糊答了句。

  江延世微微侧着头,看着李夏,仿佛看到了她眼中那一丝明了,眉毛微挑又轻轻落下,“你五哥也很象你大伯,仁义忠厚,很难得。”

  “嗯,大伯娘说我们李家,是以仁义忠厚传家的,先生说,就是有点儿傻的意思。”李夏抿嘴笑道。

  江延世噗的笑出了声,拧头看向郭胜。

  郭胜没想到李夏突然说了这么一句,迎着江延世的目光,尴尬的拱着手,却不敢接话,他没领会到姑娘这么说是什么用意,哪敢乱说话?

  “你这位先生,”江延世顿了顿,又回头看了眼郭胜,“有点不一般。”

  “是。”李夏也看了眼郭胜,一脸笑。

  “积善之家有余庆,忠厚是福。”江延世看着看着他的李夏,“能忠厚是大福,李家自李太后起,百家大家,积蕴之厚,令人羡慕。”

  李夏看着他,没接话,李家不是李太后的李家,她心里明白就行了。

  “你在太原府住了五年,横山县三年,高邮三年,现在回到京城,最喜欢哪里?”见李夏没答话,江延世立刻转了话题。

  “太原府不记得了,横山县后衙很小,后面有个小园子,洪嬷嬷种了好多菜,菜上总是生虫子,洪嬷嬷就养了几只鸡,说让鸡吃掉菜上生的虫,后来鸡把虫和菜一起吃光了。”李夏语笑盈盈。

  江延世听的笑起来。

  “高邮县后衙大多了,洪嬷嬷不种菜了,沿墙种了好些竹子,洪嬷嬷说,竹子又好看,又能吃笋,最好不过,不过一直到我们回来,一根笋也没看到。”

  “洪嬷嬷是你的奶嬷嬷?”江延世笑个不停,看着李夏问道。

  “我没有奶嬷嬷,洪嬷嬷原来是太外婆的丫头,跟着阿娘陪嫁过来。”

  江延世轻轻噢了一声,在横山县要种菜,到高邮县时,就不用再种菜了……

  “爱吃笋吗?”江延世笑问道:“京城没有好笋,祖父爱吃笋,却只爱四明山上的笋,我倒觉得杭州一带的笋味道更好。”

  “嗯,我们在横山县的时候,学过一种笋子吃法,用咸肉,配上猪腿肉,再放好多鲜笋,笃上一个时辰,那汤鲜极了,不过,哪儿的笋,我可吃不出来。”

  “明州人也爱这么吃,我家里一到春天,也要吃上几回,不吃这个,好象春天没有过好一样。”江延世笑容温和,话语随意。看的听的李文楠稍稍放松,听着两人的话,却总有一种听明白了,又没听明白的感觉。